8月8日是全民健身日,全國各地都舉辦了豐富多彩的健身活動。昨天,海口市啟動“全民健身促健康,同心共筑中國夢”為主題的2015年海南省全民健身嘉年華啟動儀式。據悉,整個嘉年華活動將持續到11日,開設了全民健身項目展演、全民健身打擂臺、全民體質監測、數字運動體驗、全省萬人棋牌同賽活動等5大主題。(
新聞詳見:海口晚報)
2008年,是中國人民競技體育史上的輝煌,也是中國作為體育大國能夠獨立承辦奧運會,舉國驕傲。為了紀念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經國務院批準,自2009年起,將每年的8月8日定為“全民健身日”。距離1932年,中國首次參加奧運會,已有80多年的光景了。從奧運第一人劉長春止步于預選賽到如今中國的運動健兒在田徑、跳水、游泳、球類等多種項目的斬獲金牌,我們可以自豪地說,中國是一個體育強國。
然而,從競技體育強國到強國健民體育,這條路卻漫漫其修遠兮。根據21世紀教育研究院、中國青年網青年輿情中心、騰訊教育等機構聯合進行的一份調查問卷顯示,54.9%的被調查者認為金牌總數不能體現國民素質的真實情況。有44.2%在校大學生認為中國國民體育素質一般。深究其因,歷來的重競技、輕普及,學校不重視體育教育、社會缺失全民體育事業成為罪魁禍首。君不見,在應試教育升學壓力之下,沒有參與考試測評的體育課時間往往被應試科目所擠占,更有甚者,有些老師家長還給學生灌輸諸如“體育=玩”、學體育的都是四肢發達,學習能力不強的學生、體育是運動員的事情……的錯誤理念。而這些功利思想猶如毒草,一日不除,必將有害于學生的身心健康。
另一方面,中國的社會體育事業還不健全,全民健身思想意識還很單薄。有人會質疑不滿地說,中國很愛健身,不信你看,廣場舞已經風靡全球的。然而筆者不得不發問,跳廣場舞的主體更多地是退休的大媽大爺們,這個社會的主要勞動力——年輕人都去哪了呢?我想導致中流砥柱的年輕人缺席健身的首要原因是錯誤的觀念意識——“事業重要,等有時間了再健身”。痛心疾首地是,我們看了太多一身撲在工作上的年輕人英年早逝的新聞,我們不應該將“工作壓力大時間少”成為不健身的理由,更不應該將“事業”與“健康”置于對立面。因為健康是成就事業的資本,也只有健康的身體才能保證你在有限的時間里,提高工作效率。處理國家事務的普京們,打理商業帝國的王石們,他們無不日理萬機,然而他們卻都在健康與事業中找到了平衡并實現了價值。
另外,中國缺乏社會體育事業的表現還體現在,公共免費健身場所有限,一些健身中心的收費過高,部分公共事業單位(如學校)的體育設施對外開放程度的有限性……而這些阻礙全民健身的因素,卻是政府推進體育工程的發力點所在。筆者堅信,只要政府對癥下藥,因勢利導,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全民健身將不僅僅是節日的狂歡,中國的國民體質和健康水平也一定會大幅度提高。
時間穿梭回半個世紀前的1959年,詩人郭沫若祝賀《全運會閉幕》:“中華兒女今舒暢,‘ 東亞病夫’已健康。”時間展望到2022年,中國北京獲得第24屆冬奧會的申辦權,國人將再次創造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