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安縣磨溪鄉曙光村村民在展示自己撿拾的戰爭遺物。李詩彪攝
江西省德安縣西南部的磨溪鄉,山嶺相連,綿延起伏。這片在地圖上找不到標注的丘陵,是侵華日軍傷心落魄之地,名叫萬家嶺。77年前的秋天,一場震驚世界的戰役在這里打響,中國將士巧妙運用“口袋”戰術,一舉殲滅日軍萬余人,史稱萬家嶺大捷。葉挺將軍當年評價說,“萬家嶺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漢之保障,并與平型關、臺兒莊鼎足而三,盛名當垂不朽。”
救亡圖存,敗中求勝
山風浩蕩,黃昏時分的萬家嶺,寧靜肅穆。
“你就站在當年的戰場上。”德安縣文史學者王需民,從事萬家嶺大捷研究多年,對萬家嶺一帶非常熟悉。“當上海失守、南京失守、馬當失守、九江失守等一連串敗報傳來時,萬家嶺大捷更顯難能可貴。”王需民說。
1938年8月武漢會戰期間,中國第9戰區將7個軍的兵力部署在江西德安、瑞昌、廬山地區,迎擊日軍進攻。9月下旬,日軍第106師團主力孤軍深入,進至德安西面的萬家嶺地區。中國第9戰區代司令長官薛岳發現戰機后,調集第4軍、66軍、74軍等部10余萬兵力,從敵軍側后迂回,將其四面包圍。雙方在萬家嶺及周邊地區展開激戰。10月初,日軍第27師團一部趕來增援,被中國第32軍等部在萬家嶺西面白水街地區擊退。萬家嶺地區的日軍孤立無援,補給斷絕。10月7日,中國軍隊向萬家嶺地區的日軍發起總攻,激戰三晝夜,多次擊敗日軍反撲。日軍第106師團的4個聯隊大部被殲。我軍成功收復萬家嶺等地,又攻克外圍日軍陣地,取得萬家嶺大捷。日軍整整一個師團幾乎遭到滅頂之災,在日本陸軍歷史上從未有過。
德安縣城萬家嶺大捷紀念園里有一組戰士雕像,講述著五百勇士鋼刀殺敵的熱血傳奇。
駐守老虎尖的中國軍隊用望遠鏡觀察敵情,發現劉鞔鼓村有些異樣。摩托車往來穿梭,明崗暗哨林立,一群軍官模樣的人進進出出,房屋頂上隱約架有天線,原來日軍指揮部在這里。
入夜,500人的敢死隊,手持鋼刀,直插日軍指揮部。聽到喊殺聲,日軍第106師團的師團長松浦淳六郎慌忙轉移。岡村寧次為了幫助其撤退,命飛機投擲照明彈若干發,照得大地如同白晝。照明彈打來時,敢死隊勇士們就地伏倒,待照明彈一熄,又拼死向前。
“張古山,血染紅”,萬家嶺一役最激烈的戰斗莫過于張古山這一仗,五天里,陣地數次易手,形成拉鋸戰。
中國軍隊笑到了最后,打死日軍4000余人,給敵人迎頭痛擊。
團結抗戰,共御外侮
“共產黨人在萬家嶺戰役中有很多故事。”王需民說。
1938年,中共贛北工委以長征后留下來打游擊的30余名紅軍骨干為基礎,組建起有名的“贛北抗日游擊大隊”。贛北工委書記劉為泗為大隊長,黃克銀為副大隊長,李順希為政委,人數400多人,有長短槍400余支,重機槍3挺,輕機槍13挺,小鋼炮4門。后來,這支隊伍歸新四軍指揮。
1938年10月3日,萬家嶺戰役已經打響,日軍一支騎兵隊伍30余人,在近百名偽軍的引領下,向山灣地區的中國守軍發動進攻,企圖打通萬家嶺與九江縣馬回嶺的后方通道。贛北抗日游擊大隊聞訊后,迅速埋伏在這支日軍小股部隊必經的蔡山壟附近。蔡山壟東西兩面高山聳立,中間一條大路自北向南經過,是打伏擊的好地方。下午1時,日軍騎兵進入游擊隊精心設置的埋伏圈,大隊長劉為泗一聲令下,隊員們居高臨下槍彈齊發,剎那間,山溝里的日軍人仰馬翻,亂作一團。經過兩小時激戰,贛北游擊隊大獲全勝,擊斃日偽軍30余人,繳獲戰馬30余匹及大量子彈和軍需品。蔡山壟戰斗是策應萬家嶺戰役取得的一次干凈利落的勝利。
在參與萬家嶺戰役的部隊中,有不少軍官是中共地下黨員。在萬家嶺腹地大金山、扁擔山等戰場上,第4軍90師540團團長韋鎮福(共產黨員)帶頭沖鋒陷陣,成為戰役中的主力團;第139師716團團長柴敬忠(共產黨員)在德安縣城西面義峰山上帶傷指揮,力戰殉國;第32軍141師723團團長王啟明(共產黨員)率領部屬,冒著槍林彈雨、機炸炮轟,堅守德安縣城近一個月。
在萬家嶺戰役中,國共兩黨團結抗戰,共御外侮,用血肉鑄就一座勝利的豐碑。
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17萬人口的德安,本地人不超過2萬。日軍占領德安后,非常殘忍,幾乎殺光縣城原住民。
萬家嶺大捷過后,方圓幾十公里戰場滿目瘡痍,特別是日軍投入的毒氣彈余毒溶入水中,附著植被滲透到地下,人只要一沾上便會迅速感染,生瘡化膿,疼痛難忍,無法醫治,給百姓帶來了長期持續的傷害。
據德安縣政協文史委原主任郭盛碧介紹,1995年10月4日,他接待了一位年過花甲的日本女士,名叫安藤娟,是一名退休職員,她的父親1938年秋戰死在張古山。安藤娟說,母親臨終前叮囑她,一定要找到這座山,代父親向當地老百姓謝罪,向中國陣亡將士謝罪。她幾經周折,多方打聽,才找到這座位于德安縣西南部的極不起眼的小山。
安藤娟到達目的地后,流著眼淚告訴大家,她父親原來是一名教師,被強迫征召參加了侵華戰爭。她說,來之前曾擔心當地村民會因其父侵華罪行而為難她,想不到中國老百姓竟如此友好、寬宏大度。離開前,安藤娟給當地政府捐了一筆錢,還在張古山上挖了些黃土裝進袋中,帶回日本,留作紀念。她說,要永遠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夜幕降臨,萬家燈火,記者在雁家湖畔遇見散步的市民周勁松。聊起萬家嶺大捷,他說,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萬家嶺發生過如此著名的戰役,但現在知道的人并不多,應該讓更多的人了解這場戰役,記住這段歷史。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