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1906年生于海南省文昌市邁號鎮水北村。黃埔軍校三期、中央軍校高教一期畢業生。原任88師524團上校團長,抗日戰爭時期奉命參加淞滬抗戰、南京保衛戰。
       
     您當前的位置 : 海南新聞>

    “英雄團長”韓憲元32歲為國捐軀 縱死猶聞俠骨香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5-08-25 09:33

      史料鏈接

      1906年生于海南省文昌市邁號鎮水北村。黃埔軍校三期、中央軍校高教一期畢業生。原任88師524團上校團長,抗日戰爭時期奉命參加淞滬抗戰、南京保衛戰。1937年12月12日,韓憲元同全團官兵在保衛南京的戰役中壯烈殉國,時年32歲。國民政府為表彰他英勇報國的功績,追授陸軍少將軍銜。(蔡倩輯)

      韓憲元。記者蔡倩翻拍

      作為一名軍中兒郎,韓憲元有這樣的出身:生于書香世家,胞叔韓定遠任國民革命軍中將副軍長,其本人于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三期步兵科,并于9年后晉升為上校團長。

      作為一位青年將領,韓憲元有過這樣輝煌的成績單:淞滬會戰中,他受命防守閘北奮起抗擊,歷時兩個多月,所守陣地,寸土不失。

      作為一名愛國志士,韓憲元在南京保衛戰中與全團官兵一同捐軀赴國難,視死如歸,用鮮血和生命寫下一曲慷慨悲歌。

      瓊籍抗日驍將、國民黨將領韓憲元出生在文昌市文城鎮水北村,海南日報記者在其兩名侄子的引領下,追尋了這位英雄將領的成長足跡,聆聽了他參加抗日戰爭的堅定跫音。

      家族淵源深

      一門兩代七人當兵

      在文昌市委統戰部的厚厚一沓信息登記表上,翻到屬于韓憲元的那一頁,記者發現整張表赫然是一片空白,只有一個籍貫:邁號辦事處水北村。

      在水北村村口走入一間瓦房打聽韓憲元家族時,在此居住的村民指著自家墻上一幅遺像便答:“是這位憲元公嗎?”驚喜之余記者細問得知,這位頭發花白的村民便是韓憲元的侄子韓哲光。

      翻開韓哲光遞上的韓氏族譜,記者才得以對韓憲元的家族略窺一二:“昆仲五人,憲元居長,次弟巨元;又名國棟;三弟學元,皆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官敘陸軍上校;四弟信元,畢業于國民黨軍需學校,任職少校軍需官;五弟字元,畢業于國立中山大學……”韓哲光便是韓信元之子,如今與韓學元之子韓國光一同居住在水北村。

      水北村韓氏一族中,入伍參軍似乎是一種風氣,韓憲元及韓定遠兩輩,有記載的共7人當兵,級別最高者官至中將。

      “韓家是書香之家,以前娶媳婦,都要娶能認字的。”韓國光之母、91歲的李良玲戴著眼鏡盤腿坐在床邊,把韓氏家族的淵源一一道來:韓憲元的祖父韓錦璋,晚清秀才,是文昌縣的名儒。父親韓曉中,早年參加革命,中年致力教育事業,為培養家鄉人才出力,受到家鄉父老的稱頌;母親文氏,是文昌名儒文煥章的長女,頗有賢名。

      據李良玲回憶,當年她嫁入韓家時,韓憲元已離鄉參軍,但公婆在家中偶有提起:韓憲元自幼聰明,性格堅毅。在縣立尉文舊制中學(現文昌中學)畢業時,18歲的他,受到家族淵源影響、民主革命思想熏陶和當時流行的尚武思潮鼓動,決心從戎報國。1924年他離鄉赴穗,考入廣州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入伍生總隊,7月,正式升入第三期學生步兵隊。

      保衛大上海

      抗戰圖存名震全國

      “大伯以前戰斗的事情,我們都了解不多,只有這幾張復印材料。”韓國光從箱底找出三張用膠帶粘連在一起的泛黃紙質材料,這份對韓憲元生平介紹的材料,是十多年前從省委黨史研究室的資料室里復印而來。

      1937年12月12日,伯父韓憲元在南京保衛戰中犧牲時,韓哲光與韓國光都未出生,韓憲元之子韓為光年僅1歲,父輩曾經短暫而絢麗的一生,他們僅能從長輩口中、寥寥數言的材料中得知,印象并不深刻。

      驍勇善戰、入伍9年即升任上校團長,韓憲元的晉升速度迅速:1926年1月自黃埔軍校畢業后,他參加了北伐,繼而參加國民黨新軍閥混戰等戰斗;1934年,韓憲元調任陸軍88師524團任中校營長,并奉派進入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高等教育班第一期受訓,結業后升任88師524團中校副團長兼代團長職。由于其治軍嚴明、廉潔自守,深得88師師長孫元良的賞識,翌年升任上校團長,駐防于淞滬一帶。

      “韓憲光作戰頑強,當時被人稱為‘英雄團長’,名揚上海乃至全國。”文昌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符傳昌提起韓憲元時由衷敬佩。

      淞滬會戰開始于1937年8月13日,中日雙方共有約80萬軍隊投入戰斗,持續達3個月之久。

      日本侵略者大舉進犯,韓憲元奉命率88師524團參加淞滬保衛戰,防守閘北。8月13日下午,日軍對上海中國守軍突然發起猛烈進攻。韓憲元率領全團將士奮起抗擊,雖然敵人多次發起猛烈攻擊,均遭到頑強抵抗。8月13日晚間,面對日軍瘋狂的侵略行動,87師、88師受命對日軍發起反攻。542團在韓憲元統率下,與敵激戰,夜以繼日,歷經2個多月,所守陣地巍然屹立。《申報》記者曾冒著炮火前往該團陣地,在戰壕中采訪了韓憲元。翌日,《申報》以《英雄團長訪問記》為題,報道韓憲元率領524團英勇殺敵事績,并刊登韓憲元戎裝照片及其鋼筆親筆題詞“抗戰圖存”四字,一時國內各地書報畫刊競相轉登。

      “整個淞滬抗戰中,韓憲元所在的閘北地區,始終是戰線旋回的軸心,88師也因此被日軍稱為‘閘北可恨之敵’。”符傳昌介紹,由于日軍火力攻擊處于優勢,11月8日晚,蔣介石下令進行全面撤退,88師524團受命駐守閘北四行倉庫,斷后掩護。由于四行倉庫容量有限,韓憲元建議以524團的一個營為骨干組成1個加強營、約400人,由團副謝晉元統一指揮行動,由自己率領其他兵力沿蘇州、無錫向南京撤退。

      駐防雨花臺

      斗志堅定以身殉國

      南京保衛戰,是中華兒女抗擊日寇的一曲慷慨悲歌,韓憲元或許只是其中一個激昂的音符。

      “每年的12月12日,在美國的堂兄韓為光都會提醒囑托我們祭拜伯父。”提到南京保衛戰雨花臺一役,韓哲光與韓國光都沉默了。

      據位于南京的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一份材料——《陸軍八十八師南京之役戰斗詳報》記載:“(1937年12月)12日晨,沿京蕪鐵路進攻之敵已逼近賽虹橋。雨花臺方面因系敵主攻所在,雖經全部我官兵奮勇苦斗,奈內無糧彈,外無援兵,且敵挾戰車、飛機、大炮及精銳陸軍不斷施行猛攻,我二六二旅旅長朱赤、二六四旅旅長高致嵩、團長韓憲元、李杰、華品章……各部反復肉搏,奮勇沖殺,屢進屢退,血肉橫飛。上午,團長韓憲元,營長黃琪、周鴻、符儀延先后殉難;下午旅長朱赤、高致嵩,團長華品章,營長蘇天俊、王宏烈、李強華亦以彈盡糧絕。或把槍自殺或陣亡,悲壯慘烈。全師官兵六千余員皆英勇壯烈殉國。”

      1937年12月1日,日軍攻占江陰要塞;其后,日軍突破南京外圍及復廓防御陣地,直逼南京城垣。中國守軍與日軍展開了空前的拼死決戰。10日,日軍發起總攻,向雨花臺、通濟門、光華門、紫金山第三峰等陣地發起全面進攻,戰況激烈。韓憲元率領88師524團受命駐防雨花臺。

      12月11日,日軍進攻光華門、通濟門失利后,以精銳部隊猛攻由88師防守的雨花臺陣地。清晨,六七十架日本戰機掩護著地面部隊向陣地發起猛攻,炮彈鋪天蓋地在中國守軍陣地和南京城內外炸響。這一天,南京城外的主陣地,只剩下烏龍山炮臺、紫金山和雨花臺。

      防線不到2000米寬的雨花臺陣地,不斷受到日軍飛機大炮坦克輪番轟炸。日軍重炮將雨花臺作為重點轟擊的目標,反復沖擊,但守軍陣地巋然不動。韓憲元率領的524團和兄弟部隊依靠戰壕和有限的裝備,頂住日軍一次次沖擊,將來犯日軍一次次地打下去。

      戰至12月12日中午,雨花臺陣地苦戰似乎遙無盡頭。部屬勸韓憲元撤退渡江,但被韓憲元嚴厲斥責:“你們愿為亡國奴嗎?我誓與陣地共存亡。”這一戰,我軍寡不敵眾,戰至12時,雨花臺524團陣地彈盡援絕被日軍攻破,全團官兵幾乎同時殉難。韓憲元在雨花臺陣地壯烈犧牲,32歲的生命旋律就此戛然而止。韓憲元為國捐軀、壯烈犧牲后,國民政府明令褒獎,追授陸軍少將。

      “縱死猶聞俠骨香”。如今,已鮮有海南人知曉韓憲元這個名字,他的輝煌、壯烈與血色的軍旅生涯銘刻在歷史深處,那一戰中無數的將士為了祖國,以壯烈的方式將生命化為不朽。

    ?

    ?

    相關鏈接:

    海口美蘭舉辦抗戰故事巡回報告會 講述歷史助力“雙創”
    北京市離退休干部高唱愛國歌曲 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
    韓國總統樸槿惠將出席中國抗戰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活動
    海口市抗戰故事巡回報告會走進秀英 助力"雙創"攻堅戰
    9月3日抗戰閱兵北京天安門等區域實行無線電管制
    大慶90歲抗戰老兵目睹兩次屠村 首次任務深夜鋤奸立功

    ?

    相關鏈接:
    大慶90歲抗戰老兵目睹兩次屠村 首次任務深夜鋤奸立功
    海口市抗戰故事巡回報告會走進秀英 助力"雙創"攻堅戰
    韓國總統樸槿惠將出席中國抗戰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活動
    北京市離退休干部高唱愛國歌曲 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
    海口美蘭舉辦抗戰故事巡回報告會 講述歷史助力“雙創”
    [來源:海南日報] [作者:蔡倩 黃茲志] [編輯:楊雨霞]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