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7銀1銅,世錦賽獎牌總數排名世界第四,這是中國田徑隊22年來在世界大賽上的最佳戰績。
回顧過去九天來中國隊取得的成績,中國田管中心主任杜兆才在30日晚給出五個字:“歷史性突破”!
“國際田聯按照獎牌數和總分來評價整體實力,中國在207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五。略有遺憾的是,在7枚銀牌中,再有點其他成色,我們會更開心。但這個成績對中國田徑來說,已經創造了歷史。”
同樣是在“鳥巢”,同樣的紅色賽道,2008年,無與倫比的北京奧運會為中國體育留下了偉大“印記”,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反差的是,中國田徑隊在這里只留下兩枚銅牌的糟糕戰績。
從“鳥巢”回到“鳥巢”,當中國田徑從“劉翔時代”變為“無翔時代”后,人們開始思考、猜測,甚至懷疑,2015年的北京田徑世錦賽,在億萬中國民眾的面前,到底有誰可以撐起大旗,誰能成為下一個劉翔?
慶幸的是,劉翔淡出賽場的這些年,中國田徑不但沒有崩盤,反而開始觸底反彈,一批新人逐漸填補了劉翔的空白,蘇炳添、張培萌等人在短道項目的厚積薄發,以及劉虹、陳定在競走項目的穩定前行,張文秀、張國偉、鞏立姣在田賽項目的再度崛起,讓中國媒體和民眾有了可以關注的對象。
“幸福來臨的時候,只有種子知道,他們在土壤里潛伏了多少時光。”一位中國媒體同仁在自己的公共賬號中,這樣描述道。
在運動生涯的第一個世錦賽百米決賽后,蘇炳添說,他跑得并不完美,兇猛的前30米奔跑后,他的雙腿有些力竭,漸漸失去了追趕的能量。“從沒有一天跑過兩次世界級比賽,倆腿邁不動了。”
但蘇炳添太清楚不過,“其實能有今天的成績,主要是建立在良好的冬訓基礎上,以及經常與外國高手過招。你知道,他們帶給我的絕不僅僅是‘望其項背’,而是更多的激勵與經驗。”
這位來自廣東的“飛人”說,“有了這次世錦賽,你在未來會看到更為出色的蘇炳添。”
如果說蘇炳添的成功離不開個人的勤奮與天賦,那么在男子4×100接力殺入決賽,并歷史性地拿到世錦賽銀牌,則要歸功于團隊的合作,以及對短跑項目新的認知與理解。
杜兆才透露,中國短跑的基礎就是堅持用接力帶動單項。比如,蘇炳添能破10秒,其他人可能還做不到,但接力項目可以做到,進而培養團隊優勢。百米項目在接力的帶動下,每個人的實力都得到了再提高。
而運動員出身的中國田徑隊總教練馮樹勇認為,“訓練上不可能照搬,每個人的細節都不同,因此不會用一個規律就能源源不斷出現蘇炳添和張培萌。外教提供了很多幫助,但他們的理念如何恰當用到中國運動員身上,請外教或出去的利處,不能把博爾特的方法直接用到蘇炳添身上,不科學。”
兩年前,中國田管中心啟動了“1516計劃”,加大田徑改革,對國家隊重點項目重新布局,針對幾大項目群進行競賽改革,加大后備人才培養力度。明確提出在鞏固女子投擲、男女競走等重點項目,防止大起大落外,將跳高、跳遠、三級跳遠、撐桿跳高等列為潛在突破點,成立跳躍項群管理團隊,聘請著名外國教練,舉辦室內跳躍公開賽。
與此同時,中國田協四年前打造的后備人才梯隊建設至今已形成規模,全國有130多個田徑單項后備人才基地、12支常設國少隊,并成立了田徑業余訓練大聯盟。競走國少隊和后備人才訓練基地已經推出6年,競走國少隊按照地域劃分成8個組長期集中訓練,并聘請了俄羅斯教練擔任國少隊總教練……
“科學訓練”與摒棄過去的保守思路,成了當下解決中國田徑難以實現超越的“靈丹妙藥”。
于是,過去人們討論的“黃種人天生無法在直道項目與黑人選手對決”的迷信,在現實面前,不攻自破。
當然,通過一屆世錦賽就能判定中國田徑實現徹底反彈,似乎有些盲目自信。在田徑運動47大項上,中國選手有絕對競爭實力的項目依然是少數。
正如杜兆才所說,北京田徑世錦賽留給世界的不僅僅是一次成功的盛會,而是要在若干年過去后,人們在提及北京世錦賽時,想到的是,這是一次推動中國田徑運動重新崛起的開始,一份可以讓后輩值得記憶的遺產。
2015年的“鳥巢”,中國田徑的大幕才剛剛開啟。
?
相關鏈接:
處女座高能預警!田徑世錦賽一大波男神出沒
田徑世錦賽男子4X100米接力決賽:中國隊獲銀牌
田徑世錦賽:中國首金“誕生” 男子110米欄爆冷
直擊田徑世錦賽:博爾特奪冠后“樂極生悲”
?
?
?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來源: 中國新聞網] [作者:張子揚] [編輯:林道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