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填埋場地缺乏分類環保處理缺位,違建拆了垃圾還在,猶如挑破膿包的瘡疤——
倒地違建的垃圾清理之困
核心提示
截至8月15日,今年我省共拆除違法建筑360萬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長90%,幾乎翻了一番。
然而,成績背后,尚有巨大的問題待解決:違法建筑倒了,由違法建筑變身而成的建筑垃圾還在。
在被拆除的360萬平方米違法建筑中,三亞約占260萬平方米,海口約占70萬平方米,這兩座城市是全省違法建筑垃圾產生的“主陣地”。然而,不管是在三亞還是海口,大部分違法建筑垃圾還在原地“躺著”,如遍布城市肌體表層的膿瘡,膿包已挑破,但瘡疤還在。
拆除違法建筑,為的是保障城市規劃依法進行,為的是改善城市環境提高城市治理水平,但如果只是拆倒了事,未能對違法建筑垃圾進行有效處理,只拆不除,那么不僅上述目標仍然難以保障,還會引發環保、民生等新問題。
問題在于,對于違法建筑垃圾清理問題,相關的城市治理規劃和設施建設仍然滯后。
尷尬
違法建筑拆了
建筑垃圾還在
稍具諷刺意味的是,違法建筑垃圾的存在,起到了雙重展示作用。一方面,通過它,可以展示三亞打擊違法建筑的力度;另一方面,建筑垃圾還未被清除,則展示著這座在打違中顯示了巨大魄力的城市的尷尬。
“風一吹,塵土滿天飛。”面對門口一堆建筑渣土,三亞天涯區海坡村椰天超市女店主有點無奈。
椰天超市門口,13層高、面積2.1萬平方米的違法建筑馨雅國際度假酒店于6月下旬被拆,雖然鋼板等已被清理,但還有大量渣土存在,高出周邊地面半米到1米。女店主身后,密密麻麻的建筑中有相當部分屬于違法建設,還將被拆。
海坡村朝向三亞灣的一側,散落堆砌在地面的大量渣土、磚塊、斷裂的混凝土柱等廢棄物直接構成了一條逾百米長的建筑垃圾帶,灰白的色彩相當刺眼。
從建筑形態上說,把因違法建筑眾多而出名的海坡稱為“村”,容易引起誤解。這里密密麻麻地塞滿了各種10層樓高左右的房屋。海坡村一村干部透露,這里大小四五百棟樓房絕大部分涉嫌違法建設。
從今年4月1日起,天涯區重點殲滅這里的違法建筑,數度打擊的幾家酒店屢屢刷新三亞單體違法建筑酒店拆除面積紀錄,到目前的紀錄保持者即是馨雅酒店。因此,海坡也被當作三亞頂住壓力“零容忍”對待違法建筑的典型示范區域。
8月22日,全省整治違法建筑三年攻堅行動現場會在三亞召開,這里即被選為考察學習的地點之一。同時,被列入考察線路的還有吉陽區抱坡村津海建材城附近48棟共4.5萬平方米的違法建筑。記者和與會代表一起乘車看到,這里同樣有大量的違法建筑垃圾堆積,與周邊綠地并不協調。
稍具諷刺意味的是,違法建筑垃圾的存在,起到了雙重展示作用。一方面,通過它,可以展示三亞打擊違法建筑的力度;另一方面,建筑垃圾還未被清除,直接展示著這座在打違中顯示了巨大魄力的城市的尷尬。
在考察過程中,有市縣代表忍不住發出疑問:“這么多違法建筑垃圾,怎么還沒清理?”
這位代表并未意識到,他所見的“這么多”,遠遠沒有“那么多”。今年4月1日起,三亞各區集中精力整治違法建筑,據各區城管負責人透露,這200多萬平方米違法建筑產生的建筑垃圾絕大多數還留在原地。在居民區,村莊,城市道路乃至省道國道邊,這些“污點”不難見到。
在已經拆了近70萬平方米違法建筑的海口,這一現象也不同程度存在。海口市環衛局副局長鐘振川透露,除秀英區外,其他3區均存在違法建筑垃圾無人處理的情況。
美蘭區城管局辦公室主任陳訓棟坦承,該區在處理違法建筑垃圾上還不到位,尤其是海甸島和濱江路一帶。而即便有人清理,亂排亂放違法建筑垃圾的現象也較為嚴重。在三更半夜,著名的南渡江,仍然是包括違法建筑在內的建筑垃圾“鐘情”的排放地。
發問
這么多違法建筑垃圾怎么還沒清理?
“這么多的違法建筑垃圾,怎么還沒清理?”這個看似不經意的發問,一定程度上是對整個城市建筑垃圾清理的發問。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對于清理不管是合法建筑還是違法建筑產生的垃圾,相關處理設施、技術均未到位。
“這么多違法建筑垃圾,怎么還沒清理?”在三亞,這一問題,10年前就問過。2005年,《海南日報》以《三亞建筑垃圾需要一個“家”》(下簡稱《“家”》)為題,揭露了三亞建筑垃圾亂堆亂放亂填亂埋的現象。
對這一現象,三亞政府部門并非沒有行動。2008年下半年,三亞集合環衛、綜合執法、交管等多個部門的力量開展了整治建筑垃圾亂排放行動。
但作為單次行動,它未能從根本上改變三亞建筑垃圾清理問題。2010年,新的問題開始產生。從當年7月起,三亞開展了針對違法建筑的“鐵錘行動”,當年9月即有報道指出,三亞全市已有近30萬平方米的違法建筑被拆除,其中大部分建筑垃圾仍在原地堆積。近兩年來,批評三亞建筑垃圾(含違法建筑垃圾)不清理或亂排放的報道并不鮮見。
根據三亞園林環衛局提供的數據,從2010年至2013年,三亞每年產生的建筑垃圾已經從154.1萬噸上升為212.5萬噸,但違法建筑垃圾占據多少,沒有專門統計。可以肯定的是,今年打違力度前所未有,違法建筑垃圾的分量一定更重。
今年7月15日,三亞市崖州區對樓房17棟、總建筑面積11.4萬平方米的違法建筑金陽光溫泉花園小區拆除完畢。第二天,崖州區委、區政府即與海南瑞澤生態環保技術有限公司進行合作,對建筑垃圾進行分類清理。據瑞澤公司有關負責人周林旺介紹,這個違法建設起來的小區產生的建筑垃圾總方量為8.55萬立方米,總重量11.54萬噸,鋼筋含量約為2750噸,以平均每日處理3300噸(2444立方米)算,要用35天時間完成。
從這一難得的處理違法建筑垃圾的亮點中,可以想象全市260萬平方米違法建筑所產生的垃圾總量之巨。
違法建筑垃圾未能有效清理,與常規建筑垃圾的排放問題,其實都指向同一根源。《“家”》文指出,三亞沒有一個固定的建筑垃圾填埋場。從今天的眼光看,僅僅從“固定”和“填埋”的角度講已經不夠,但問題是一致的:10年過去,迄今為止,三亞還沒有一處專門的建筑垃圾處理場。
三亞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局長周乃武說,這一事實迫使政府要求各區自尋自建建筑垃圾臨時堆放點。但這幾位區城管負責人都透露,區里沒有建這樣的堆放點。“不是不想,是沒地。倒一兩棟樓的垃圾還好,容納那么多垃圾,需要的地要以10萬平方米計。”吉陽區住建局局長林永波說,在寸土寸金的三亞,要找一大塊利用價值低的土地建堆放點十分困難。
盡管程度較三亞輕,但這同樣是海口遭遇的問題。據海口市渣土管理所所長鄺飛介紹,海口每年產生的建筑垃圾已經達到約450萬立方米700萬噸,現有的5個建筑垃圾消納、處理場處理能力依然不足。有企業表示,盡管國內已有相關的成熟技術,但海口至今沒有一條完整的建筑垃圾處理生產線,保障垃圾的環保處理和重新利用。
追問
曾經的違法建筑垃圾都去哪里了?
海口、三亞均未有處理違法建筑垃圾的相關制度,主要靠各區城管為主的拆違執法人員,由他們自行聯系有關建設單位及建筑垃圾清理企業,由于壓力和動力不足,在拆一處違法建筑前基本沒有后續清理的規劃。
開展針對違法建筑的“鐵錘行動”距今已有5年,這些年被清理的違法建筑垃圾去了哪里?三亞天涯區城管局局長范敦雄說,他們轄區內大部分違法建筑垃圾用于工地之間調配回填,由有需求的建設企業單位購買采用。
既然如此,為什么不用這一辦法處理絕大部分的違法建筑垃圾?
據了解,國家《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規定》并沒有專門針對違法建筑情況作出規定,三亞目前也沒有針對違法建筑垃圾清理的規定,處理違法建筑垃圾主要靠各區城管為主的拆違執法人員,由他們自行聯系有關建設單位及建筑垃圾清理企業,由于壓力和動力不足,在拆一處違法建筑前基本沒有后續清理的規劃。
目前三亞對建筑垃圾的處置收費主要依據是省住建廳出臺的《海南省城市建筑垃圾處置費標準暫行規定》。三亞輝王建筑垃圾清運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明輝介紹道,按政府規定,處理建筑垃圾的要價并不高,但三亞沒有較完備的處理規章及部門的規范管理。“我們每次都是現場談價。三亞的建筑垃圾處理可以說是打游擊戰。”他透露,他們公司處理的建筑垃圾中,只有一小部分是違法建筑垃圾。
據了解,在今年8月之前,海口同樣沒有針對違法建筑垃圾清理的規定。目前,只有秀英區在邊拆邊清方面做得相對較好,據秀英區城管局局長戴洪澤介紹,秀英區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堅持邊拆邊清,并不時對轄區進行拉網式排查,摸清底數,對建筑垃圾堆積嚴重的區域進行重點整治清理,同時嚴加監管等。
而秀英區在邊拆邊清方面做得相對較好還有一個原因是轄區內有一處建筑垃圾消納場。戴洪澤坦承,目前對違法建筑垃圾清理整體上也還處在摸索階段。
除配套處理場建設不足外,包含違法建筑垃圾在內,在建筑垃圾清運環節,海口和三亞也缺少民間資源。有趣的是,記者采訪輝王公司和瑞澤公司,雙方負責人都宣稱自家是三亞目前唯一具有建筑垃圾清運資質的企業。據了解,到今年年初,海口共有7家具備運輸資格的公司,均是2011年底通過公開招標方式確定,其中3家是泥漿運輸公司,其余4家公司專營運輸建筑垃圾的合格車輛不足百輛,并不能滿足清運需求,導致“黑車”橫行。
范敦雄說,除調配回填外,三亞尚有部分違法建筑垃圾被偷運至河道、農村等地排放。這實際上也是海口、三亞兩地整個建筑垃圾處置必須面對的尷尬問題。
海口現有的建筑垃圾處理場位于海榆中線金鹿工業園附近,吸納量為100萬立方米,提供24小時傾倒服務,但由于離市區有15公里遠,多數清運車主選擇了較近的私人建筑垃圾處置點或找個閑置地亂倒了事。瓊山區城管局局長何曉濤說,盡管加強了執法力度,但依然難以抵擋垃圾于下半夜被偷運至南渡江排放。
質疑
填埋方式處理建筑垃圾一埋能了事?
目前三亞、海口兩地基本上是通過填埋方式處理這些垃圾。相關專家指出,由于建筑垃圾中重金屬含量較高,會使得土壤中重金屬含量增加,會影響到附近農作物。
建筑垃圾能否一埋了事?海南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副教授李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解釋,建筑垃圾中重金屬的含量較高,會使得土壤中重金屬含量增加,導致附近農作物中重金屬含量提高。此外,建筑垃圾在堆放和填埋過程中,會造成周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嚴重污染。
有相關專家指出,一般情況下,被埋掉的建筑垃圾上面,會有大約兩米的土層,土層之上的植被也會受到不良影響。
2014年5月,省住建廳和海口市有關部門組織專家現場查看已封場的蒼西村建筑垃圾場和使用中的金鹿工業園旁的建筑垃圾處理場,根據其周邊環境狀況判斷,目前的操作模式和管理水平下進行的建筑垃圾填埋,會對消納場地下環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
“對于海南來說,土地資源本就有限,良好的環境又是國際旅游島優勢所在,對建筑垃圾采取耗用大量寶貴土地資源的方式進行簡易填埋已不可持續。”省住建廳有關負責人表示,
根據國家《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規定》,建筑垃圾處置實行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等原則,鼓勵建筑垃圾綜合利用。據有關專家介紹,建筑垃圾可以分類處置,變廢為寶,如廢棄的鋼筋和鐵絲經過重新回爐之后,可以再加工制成各種規格的鋼材;磚、石、混凝土等廢料經粉碎后,可以用于制作一般性的鋪道磚,甚至廢棄的木材也可以用來制作人工木材。
鄺飛說,海口市每年房屋拆遷、城中村改造、違法建筑拆除中產生的以磚塊、混凝土為主的建筑垃圾,二次利用價值高,“可惜的是,目前海口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尚未起步。”
探路
應對“拆完了事”
關鍵在綜合治理
如何應對違法建筑“拆完了事”?三亞將建一處技術先進的建筑垃圾回收處理廠,海口則將新建4個建筑垃圾消納場。而這些還遠遠不夠!如何將建筑垃圾進行環保處置和分類利用,如何促使拆違部門拆完后立即處置違法建筑垃圾,還是問題……
三亞:
將建建筑垃圾回收處理廠
對于三亞而言,解決違法建筑垃圾清理問題的燃眉之急是建立建筑垃圾綜合處理場所。
這已經引起三亞市委、市政府的重視,目前已經有好消息傳來。三亞市常務副市長岳進日前透露,三亞將建一處技術先進的建筑垃圾回收處理廠,對建筑垃圾進行分類利用,目前該項目處于招標階段。三亞市環衛局副調研員楊春華介紹,此廠將建在原鳳凰鎮處的生活垃圾處理廠旁邊,規劃處理能力50萬噸/年。
但按三亞已經超過年200萬噸的建筑垃圾總量,這一建筑垃圾回收處理廠年50萬噸的處理能力只能消化一部分。劉明輝建議,政府應該利用市場力量加以彌補,尤其是針對當前三亞違法建筑垃圾亟須清理的現狀。
記者了解到,輝王公司和瑞澤公司并非單純的清運公司,都有自己的建筑垃圾回收利用處理廠房。劉明輝說,輝王公司現有的兩個廠加起來處理能力有可達1500立方米/天,54.75萬立方米/年。按通常1立方米建筑垃圾重1.5噸算,年處理能力可達82萬噸。
海口:
建筑垃圾造成污染最高可罰5萬元
據了解,海口還將建設4個建筑垃圾消納場,加上原有處理廠所,庫容量可達200萬立方米,在三四年內足夠容納海口需要消納的建筑垃圾。但對海口而言,如何進行環保處置和分類利用,還是個問題。據了解,海口將繼續推進引進回收利用建筑垃圾的企業,省住建廳副廳長陳孝京此前透露,省住建廳將跟蹤落實。
如何應對“拆完了事”,《海口市防控和處置違法建筑若干規定》于今年5月出臺,8月1日開始實施。其中規定,對自行拆除的城鎮違法建筑,違法建筑單位或個人在拆除后15個工作日內清理現場;逾期未能清理的,由城管部門代為履行或委托第三人代履行,費用由當事人承擔。建筑垃圾造成嚴重環境污染或者嚴重堵塞交通等后果的,對建設單位處以5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罰款。
關于如何促使城管等拆違部門在拆完后立即處置違法建筑垃圾,有人進一步建議,應該制定具體要求,建立責任制。此外,海口市政市容委副調研員宋佐建議,違法建筑拆除應培養專業的拆遷隊伍,盡量實現資源的最大回收利用,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和破壞。
針對清運監管環節,省住建廳有關負責人表示,應當對建筑垃圾運行的關鍵環節、重點部位制定相應的作業標準、操作規范及其考核獎懲辦法。嚴格執行建筑垃圾“雙向登記卡”制度,在建筑垃圾裝車出場到進入指定地點消納兩個環節進行登記,實行閉合管理,規范車輛按照規定的時間、地點、路線運輸和傾倒。
“執行力度!法律法規都有關于建筑垃圾的處理方案,關鍵還是執行力度不夠,希望有關部門能重視對待。”鐘振川表示。(本報三亞9月1日電)
他山之石
國外處理建筑垃圾的經驗
日本:立法實現建筑垃圾循環利用
日本從20世紀60年代末就著手建筑垃圾的管理并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及政策措施,以促進建筑垃圾的轉化和利用。日本對于建筑垃圾的主導方針是:盡量不從施工現場排出建筑垃圾,建筑垃圾要盡可能重新利用。
美國:企業必須自行妥善處理廢棄物
美國政府1980年制定的《超級基金法》規定:任何生產有工業廢棄物的企業,必須自行妥善處理。從源頭上限制了建筑垃圾的產生量,促使各企業自覺尋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途徑。
韓國:要求使用建筑垃圾再生產品
韓國政府2003年制定了《建設廢棄物再生促進法》,明確了政府、排放者和建筑垃圾處理商的義務和對建筑垃圾處理企業資本、規模、設施、設備、技術能力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規定了建設工程義務使用建筑垃圾再生產品的范圍和數量,明確了未按規定使用建筑垃圾再生產品將受到哪些處罰。
德國:建筑垃圾處理企業年營業額20億歐元
德國是世界上最早開展循環經濟立法的國家,于1994年制定的《循環經濟和廢物清除法》(1998年修訂)在世界上有廣泛影響。世界上生產規模最大的建筑垃圾處理廠就在德國,該廠每小時可生產1200噸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德國約有200家建筑垃圾處理企業,年營業額達20億歐元。
?
?
?
相關鏈接:
海口規定每宗新增違建都要啟動責任倒查 問責到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