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
投訴舉報不曾間斷
村民與酒精廠7年較量
酒精廠產生的污水和惡臭氣味讓村民苦不堪言。2008年11月,村民們聯名向白沙環保部門舉報此事。接報受理后,白沙國土環境資源監察大隊的執法人員趕到邦溪鎮調查。經查,村民們的舉報屬實,縣國土環境資源局向酒精廠發出了整改通知。
盧仲威回憶,環保部門查處后酒精廠的確停了一段時間,但這只是“短暫的安寧”,沒過多久,酒精廠又重新開工生產。
2009年春節,大米村4組在外省打工的年輕人李文益(化名)回家過年,他覺得整個村子籠罩在一種“小葉桉放在水里泡過的難聞味道”里,而且“小時候經常下去游泳的河溝也是又黑又臭”。
李文益覺得那個春節過得很糟心。
過完年,回到外省的李文益上網查到了國家環保部的網址、地址以及郵編,寫了一封“致環保部的信”。他在信中寫到:現在小河里只有渾濁的污水,河面上還漂浮著白色泡沫和死魚,整個村子都籠罩在臭味當中……牛年應該是牛氣沖天的,可在每個村民心里卻是臭氣沖天。目前酒精廠已嚴重污染了小河下游5個村莊上千名村民的生活用水,村民們是看在眼里悶在心里……
“寫了有沒有用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不寫一定沒用。”李文益說。大概兩個月過去后,他的信被轉到了白沙國土局,酒精廠的問題再次引起縣、鎮政府和縣環保部門的重視。
算起來,大米村4組村民和酒精廠的拉鋸戰是從2008年開始的。
“雖然感到無奈和憤怒,但村民們沒有去和酒精廠鬧。”大米村4組組長陸學展說,面對酒精廠的惡臭氣味和偷排廢水,村民們選擇的方式是只要發現有污染就投訴舉報到鎮政府、縣政府或是縣環保部門。
“這其實是一種權益意識,當你發現環境污染行為的線索,是否第一反應是向環保部門提供?是否關注身邊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問題等等,這些往往會推進環保違法案件的查處。”省生態環境保護廳信訪處處長朱志偉認為,公眾參與是環境保護不可或缺的要素。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