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訪
保姆做飯 半月沒人來審查
根據軟件平臺上的介紹,9月17日中午,記者在西城區月壇南街附近找到了為“回家吃飯”平臺供餐的一戶居民家。網上的圖片里,做飯師傅系著紅色圍裙,端著一盤精美的菜。
居民小區是一處普通老式居民樓,記者敲開了4層的居民家,開門的就是做飯的師傅張杰(化名)。廚房靠近北窗戶,擦拭得很干凈。鍋里放著剛炒好的菜,等待裝入快餐盒,食客會上門取餐。張杰只穿了一件普通的背心,沒有圍裙,也沒有口罩。
交談中記者得知,她并不是這里主人,是這家的保姆。“但我做外賣的這個事,主人很支持,我每賣出一份,就把成本分出來給他們家。”
“我們這自己做飯,用的都是好油,米飯也是好大米,都是我們自己平時吃的。”
張杰告訴記者,所有的食材都是自己準備,包括大米、油等主要食材。每份菜送一份米飯,除了包裝盒、塑料袋和筷子由平臺提供外,其他都是自己準備。
“聽說他們公司有監督人員,會不定期上門來查看你用的材料,遇到過嗎?”聽記者這么一說,張杰遲疑了一會兒表示,“我開了這半個月以來倒是沒有,只是(開通軟件的時候)來人拍了我的菜。”
廚房昏暗 炒好菜旁趴小貓
在西城區長椿街附近,記者又找到了一戶為平臺供餐的居民。這是一處平房,9月21日中午,此時正值做飯的高峰期,記者走進平房的南門一直向北,在最后一間沒有窗戶的房間里,找到了在網上出售做飯的居民。平臺信息顯示,已經有400多人成為了這里的消費者。
廚房外間擺放的東西很多,瓶瓶罐罐雜亂無章地堆在地上。桌子上擺放著剛做好的油菜。菜的旁邊,一只小黃貓靜靜地趴在桌子上,眼睛不時地盯著盤里的油菜。它和桌子下的狗一樣,進來了陌生人后,總要看上一眼。
里間廚房的面積不大,有三平米左右,沒有窗戶,昏暗的燈光下,很多地方都看不清擺放的是什么。做飯的是一位50來歲的老師傅,一會兒拿著濕漉漉的抹布擦桌子打點前來取餐的食客,一會兒又小跑進廚房,準備下一份飯菜。很快,一份豆角就做好了裝進餐盒。
與月壇南街的那戶居民相同,這位老師傅也說,所有的食材都是自己采購,平臺不負責提供任何材料。
“我一般中午做10來份吧。”老師傅顯得非常忙碌,不愿意與周圍人閑聊。
不負責食材的選購,不監督做飯的過程,一旦因為菜品質量出了食品安全事故,平臺會負責嗎?
記者查詢“回家吃飯”平臺的免責聲明,里面的內容有很多,讀完之后就會發現,吃出來問題,吃了誰的東西,找誰負責,和平臺無關。
比如第一條就提到,“回家吃飯”不對美食發布者和用戶行為的合法性、有效性,美食發布者服務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擔保,也不承擔任何責任。
用戶協議中第五條還提到,“回家吃飯”平臺無法控制交易所涉及的美食和服務的質量、安全性或合法性,用戶應自行謹慎判斷,并自行承擔產生的責任和損失。若您預訂的美食出現任何瑕疵,應聯系該美食的提供商。
一方面是平臺宣稱做的是放心菜,另一方面則是食材采買、飯菜制作過程無法監管。這樣的“回家吃飯”難以讓人放心,也給執法監管設置了層層阻礙。
食藥部門一線執法人員坦言,一般的臨街餐館,凡是有經營活動的,檢查中如發現手續不全則會責令停業、罰款。但這種APP平臺做飯的人都在社區內,食藥部門沒有控制人身權利,不能隨意進入民宅內執法。遇到這種情況,必須要協調公安、街道等多部門聯合執法,處理起來比較麻煩。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