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獨聯體國際人文合作交流基金會、戈爾恰科夫公共外交援助基金會、中國民族文化基金會、中國絲綢之路基金會、哈薩克斯坦人民精神文明發展基金會共同主辦的“2015絲綢之路國際文化論壇”日前在莫斯科隆重舉行。本屆論壇嘗試建立合作機制、搭建交流平臺、吸引民間組織與資本。
本屆論壇開幕當天,與會的俄羅斯、中國、哈薩克斯坦代表即共同簽署協議,決定成立新的國家間機構“絲綢之路歐亞文化合作組織”,作為該論壇的常設組織,廣泛吸納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歐亞經濟聯盟框架下從事文化事業的社會團體和企業加入,以期最大限度地為不同民族的互鑒合作建立良好條件。協議同時對合作組織的機構設置、任務分工、職權活動與資金來源等進一步予以明確,從而保障了絲路沿線各國在文化交流與來往方面的機制化與長期化。
開幕式上,中國絲綢之路基金會名譽理事長、新奧集團董事局主席王玉鎖先生明確指出,“弘揚絲綢之路精神,現在最需要的是確實有力的行動。” 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趙白鴿也表示,世界各國都在等待著中國創造“一帶一路”這樣的機會,而只有行動才能真正使這個機會落到實處,使各國老百姓真正受益。
今年5月,中俄兩國元首共同發表關于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的聯合聲明,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在中俄“雙引擎”帶動下,沿線各國已經從最初的觀望、理解階段轉入政策對接和執行階段,各種經濟合作方案、各個具體項目的籌劃與落實,正在緊鑼密鼓地向前推進。
然而,絲綢之路不僅僅連接亞非歐各國發展的經濟之路,而且它更是沿途各國人民文化交融、文明交流的創新發展之路。隨著絲路經濟帶建設的開展,如何更加有效地發揮文化在絲路經濟中的橋梁與引領作用,使沿線國家能夠更加持久地開展全方位的交流與合作,加深互信與友誼,則顯得更為緊迫。
為此,論壇除了交流宏觀文化經濟、圖書館、博物館、哲學歷史、傳統創新等諸多領域如何加強合作之外,還正式宣布啟動絲綢之路國際青年藝術家交流項目,每年將資助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100名青年藝術家進行文化交流和互訪。論壇還特別表示,將繼續自去年開始的尋找“絲路名珠”的文化活動,即在沿線各國選擇100個對絲路文化研究、保護、傳承和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組織進行資助。包括古琴、香道在內的23件作品在本屆論壇做了展演,得到與會者的高度贊賞。論壇相信,借助這些項目,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將切實豐富與發展,并將為實現沿線各國的全方位交流與合作作出積極貢獻。
(光明日報記者 宋文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