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明城市義工協會發起人王忠武。記者 石中華攝
思明城市義工協會小志愿者在撿拾垃圾。思明城市義工協會供圖
思明城市義工在行動。思明城市義工協會供圖
海口網見習記者:鄧鈺
在廈門流傳著一首《城市義工之歌》,其中有句歌詞是樣的:“要問我們最自豪的是什么?收獲快樂,傳播文明,升華人生。” 這首歌是由廈門思明城市義工協會的義工們自己創作的,也是他們的真實寫照。
思明城市義工協會是在中共思明區委宣傳部、區委文明辦指導下成立的市民志愿服務組織。協會通過媒體發布活動預告,義工自愿報名參加,是福建省內最具影響力的志愿服務隊伍。
“讓想做志愿服務的人都找到家”
所有廈門市民一定不會對思明城市義工感到陌生。思明城市義工無處不在。他們出現在旅游景點,為成千上萬名游客指路解難;他們出現在大街小巷,引導文明出行;他們出現在居民社區,為居民們提供各式免費服務。
“幫助他人是好,但更要用行動感染他人,一起服務社會。”王忠武是思明城市義工協會的發起人。在他的發起和組織下,思明區啟動了“城市義工志愿行動”。
王忠武是一個熱心公益的人。他累計獻血8萬多毫升,足有100多本獻血證。同時,他還作為反扒志愿者,抓獲犯罪嫌疑人30多名;作為紅十字水上救生志愿者,救過多名溺水者……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全能志愿者”。
在進行志愿服務的過程中,王忠武遇上了許多抱有服務之心,卻無處發力的廈門市民。他漸漸感到疑惑:“我身邊有很多想要做志愿服務的人無從下手,而許多單位里組織的強制性志愿服務卻因單調、零散,最后都變成形式化地走個過場。”同時,他注意到當時廈門市的志愿者平臺門檻都挺高。“我當時參加了反扒志愿隊和紅十字水上救生志愿隊,這兩個組織都對個人要求很高,不僅要有極大的勇氣和精力,而且還要經過嚴格的培訓和考核,很難讓每個人都參與其中。”
“我希望能讓想做志愿服務的人都找到家。”在良久考慮之下,王忠武向自己所在的思明區區委區政府提出,想要建立一個無門檻、無強制性、服務內容多樣化的志愿服務平臺。該想法受到了思明區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工作人員不僅協調媒體每周三、周四公布城市義工周末志愿服務信息,還為志愿者們提供了“義工之家”作為辦公場地。
自2012年6月成立以來,思明城市義工協會通過搭建開放性的愛心平臺,實行自主化運行、微組織參與、模范品牌建設等,形成主動式、常態化和系統性的新型志愿服務模式,成為凝聚社會治理、合力共建、創新社會管理模式的有益實踐,成為福建省內最具影響力的志愿服務品牌。
“善心和善行都需要分享”
在“城市義工”這塊厚土上,王忠武發動身邊的朋友,共同為廈門這個美麗的城市奉獻。從熱鬧的輪渡碼頭到美麗的鼓浪嶼,從溫馨的社區到嚴肅的法庭,從繁忙的天橋到川流不息的十字路口……紅馬甲的身影總會映入眼簾。遇到困難了,穿著紅馬甲的思明城市義工就是愛心地標,它也成為一種文化,在思明這片土地上,展示著志愿文化的影響力和生命力。
在每一次志愿服務后,王忠武都會把服務的內容和感想發布在自己的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中,他要求城市義工的成員們也要將所參加的志愿服務分享出來。“我們并不是為了作秀,而是沒有道理讓‘好事不出門’。善心和善行都是需要分享的,志愿服務需要被更多人了解,更多人參與。”
城市義工在廈門無處不在,他們的熱心、愛心使得文明、奉獻的志愿文化理念深入人心,讓很多人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從而內化成自覺的行動。他們的愛引發了無數次的“蝴蝶效應”,讓這份善良傳遞到每個人身上,也感召著大家積極參與其中,讓城市充滿了溫暖人情味。
(海口網10月9日)
自10月8日起,《海口晚報》、海口網將持續推出專題文章,展現貴陽、廈門兩座文明城市的文明創建歷程。為進一步學習文明創建經驗,打造海口“首善之城”,《海口晚報》、海口網向市民征集文明感悟,歡迎各位市民踴躍參與。
市民可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參與:
1.在新浪微博上@海口網直接留言,留言格式為:#文明觀摩行#+您的留言。
2.關注“海口網”微信公眾號,直接回復:“文明觀摩行”+您的留言,即成功投稿。
3.下載海口網新聞客戶端《無線海口》APP,在《我報新聞》欄目直接發帖參與,并注明內容為“文明觀摩行”。
?
?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