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同齡人正忙于緊張的高考復習時,來自青島墨爾文中學的17歲女孩王湛卻正和她的創業團隊懷揣200多萬元投資,忙于一款音樂APP產品的完善。
這款名為“我聲”的音樂APP,集智能編曲、美聲、音樂社區等功能于一身,其中通過輸入人聲哼唱,移動終端自行智能編曲的功能更是國內首創。
憑借這款獨特的創意產品,不久前,王湛和她的團隊從30多個項目中脫穎而出,進入上海創業黑馬大賽文創組前三名,拿到了進入牛投眾籌的資格。
短短幾個月,這個平均年齡28歲的創業團隊成長之迅速令人咋舌,熱愛搖滾的王湛更是鮮明亮出自己的創業初衷:“就算你不識譜、不懂樂理知識,通過這個APP,任何人都可以做自己的音樂。”
創意“腦洞”聚合年輕團隊
事先沒有周密的創業計劃,更沒有遠景目標,對王湛而言,走上創業之路源于一次偶然。
2015年4月,創業周末活動在青島舉辦,原本只是“陪朋友參加”的王湛,卻在這次活動中收獲了一個不一樣的開始。
活動期間的“創意沙龍”環節,每個人都有90秒上臺展示創意,從而找到志趣相投的創業伙伴甚至是投資人。只是來“湊熱鬧”的王湛并沒有提前準備,眼看身邊一個個參與者爭先恐后地上臺展示,馬上就要輪到自己了,王湛只好硬著頭皮,“頭腦風暴”不停閃回。
突然,她想起了不久前突發奇想的一個點子:怎么將平時的哼唱快速準確地記錄成譜,讓不識譜的人也可以編曲。于是,她帶著她“奇怪”的點子走上演講臺。講臺下一片混亂,她試著講了兩句,很快發現并沒有幾個人真正在聽她講話,“整個會場像極了一個嘈雜的菜市場”,王湛回憶道,90秒轉瞬即逝,走下臺的王湛大腦一片空白。
這時,有人從背后拍了拍她的肩膀,她扭頭看到身后站著幾個人,他們表示對王湛的創意很感興趣。后來,他們便成了王湛團隊一起奮戰的伙伴。
團隊現任CEO計曉斐便是創意周末上被王湛的“腦洞”深深吸引的人。他的身份是青島藍云公司總經理、青島大學研究大數據分析的老師,雖然自己的團隊在做大數據和運營上沒有什么問題,但苦于找不到吸引人的創意,王湛的出現讓他看到了希望。
如今,隨著產品的定型,該團隊已擴充至11人,他們中有大學生,有IT人才,甚至吸引了曾獲青島人才特區獎的工業設計博士加盟。“我覺得遇到他們是我最幸運的事。”王湛笑著說。
創業周末結束后,王湛和她的團隊馬不停蹄地對之前的創意進行實踐開發,不停地參加各種咖啡路演、活動、比賽,與投資人商談合作。“腦袋關上,下巴頦往下脫一脫,就開始不停地介紹討論我們的APP,一口氣講到腦袋缺氧。”王湛這樣描述自己那時的狀態。
“我聲”的版本迅速地從1.0升級到了2.0,王湛戲稱它作“咖啡中泡出的2.0”。
用年輕化視角黏住用戶
隨著“我聲”的知名度逐漸打開,人們紛紛將驚訝的目光投向創業團隊的核心人物王湛。王湛出生于美國,從小接受西方教育,個性十足,喜歡讀書和思考,推崇巴爾扎克的時間表,睡不著時會在凌晨兩點起床讀書、思考和寫作。她有一個本子,專門用作記錄自己不時的靈感。“我聲”的靈感便源自2015年2月的某個凌晨。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聲帶,最初人們用它尖叫,后來有了語言,它開始被用作交流,再后來,人們用它唱歌吟詩,而這個APP就是給人們的一條新聲帶。”王湛這樣介紹她最初對“我聲”的理解。
諸如“我聲”這類創意王湛還有很多,她的創意點大多從感官入手,比如用記憶來識別和儲藏氣味,如何控制夢境等。“總有一天,人類將不再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實體問題上,而是去追求美、歷史、哲學等。”對此,王湛深信不疑。
在創作方面,王湛感性十足,有時候在和團隊討論創意時,會不自覺地變得過于理想化,好在團隊會及時將她拉回現實。
她否認自己是一個完全感性化的人,當真正面對一些產品UI(人機交互界面)時她還是會選擇理性對待。
“APP很難黏住人”,王湛手機里從來都留不住APP,只有幾個常用的社交軟件是固定的,也正因如此,她在“我聲”的用戶體驗上要求才會格外苛刻。她經常站在受眾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的產品,這也是投資人和她的團隊所看重的一點:年輕化的視角。
“說實話,我無法完全了解那些看著喜羊羊長大的一代,也無法代表所有的年輕受眾。”王湛坦言。
王湛的創業之路離不開父母的支持。王湛一直秉承“新鮮”這一理念,鉚足了勁兒往“新”的字眼里鉆,在她眼里,父母在生意上都過于保守和老舊。一次,王湛問父親為何一直保守不肯創新,“爸爸告訴我,因為他從年輕時就喜歡這種風格,他只是一直在堅持”。父母對她的教育一直遵循自由開放的原則,王湛所作的選擇父母都試著理解。這次創業,在見過團隊中的其他人后,父親對她說:“放手去做吧,我和媽媽支持你。”
創業和學業都是為了成長
談及團隊中的角色,王湛把自己定義為“創意總監”。她經常圍繞“我聲”與團隊成員進行“頭腦風暴”,一旦想到新的點子會馬上找到技術團隊詢問可行性。
“有時候她在說自己前一秒的想法,可能下一秒新的想法就產生了。”團隊負責技術的亓昆坦言,有時候很難跟上她這種跳躍性的思維。
“我覺得她是典型的美式思維,可以隨意發散,不像大多數國內的學生,好的想法都被死板的教育壓抑了。”作為一名大學老師,計曉斐真正了解她的思維對創業有多難得。
對于創業,王湛本著邊玩邊學習的態度,在她看來,相比創業本身,更重要的是有一群愿意聽她講創意的“聽眾”,并能夠和他們一道把這些創意付諸實踐。
喜歡音樂的王湛自學音樂10多年,掌握6種不同的樂器,高中曾組建過自己的搖滾樂隊。在她看來,這支創業團隊和她的樂隊很像,每當想一個創意點,就像是之前樂隊做一個demo(樣本唱片),自然而隨性,只是不斷地嘗試不斷地加入自己想要的東西。
很多人擔心學生創業是否會特別吃力,她說這跟她做樂隊一樣,有時候樂隊想加一些音樂元素,比如缺鍵盤,她就擔任鍵盤,缺貝斯,她就學習貝斯嘗試接手,到最后發現,效果不錯,一切也沒想象的那么困難。
“覺得難做,不是因為真的難,而是因為你還沒開始。”王湛坦言自己挺享受這個過程,“我沒什么壓力,我不管錢。”她打趣道。
如今,越來越多的媒體關注和投資人的慕名而來讓王湛有點應接不暇,但在朋友們眼里,王湛還是那個盛氣但不凌人、有個性但合群的搖滾女孩。
王湛很喜歡這種狀態,她覺得創業前后對她的改變并不大,現在的她還是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起身書寫她的小創意。
“在我眼里,創業和學業其實歸根結底都是成長,興趣是做一切事情的前提。”王湛說。如今,王湛正在北京一所教育培訓機構學習一些美國常青藤大學開設的課程內容,為明年出國做準備,“我知道我想要什么,我也知道我會到哪里去”。
?
?
?
?
?
相關鏈接:
盤點中國女性在互聯網領域的創業案例?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