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不是傻子,不可能一直被“標題黨”忽悠。一些媒體自作聰明,到最后真正損傷的是自己的公信力。
《3個女人和105個男人的故事》《豪門浪子啊,卻為真愛遁入空門》……看到這兩個標題,你能想到它們指的分別是《水滸傳》和《紅樓夢》么?然而,讓我們頗感無奈的是,這種典型的“標題黨”做派,如今在網上無處不在,防不勝防。有不少網站編輯都喜歡在標題中加入色情、兇殺、陰謀、犯罪、性暗示的元素,以為這樣就能獲取更多的點擊量。
有人認為,從信息傳播的角度來看,“標題黨”從媒體誕生之初就有。但不得不說的是,似乎從來沒有哪個時期的信息傳播,像現在這樣熱衷于“標題黨”。不僅是娛樂、體育、社會新聞,連嚴肅的政治、軍事新聞,都能看到“標題黨”的身影。最近,有網友對比了某新聞網站與其他網站轉載同一則新聞時所取的標題,就引發了熱議。
通常來說,“標題黨”慣用的手法,包括捕風捉影、斷章取義、剪輯放大、移花接木等。在一些網絡編輯看來,網友都喜歡那些低俗、刺激的內容,對正襟危坐的嚴肅討論不感興趣。于是,哪怕夸張、失真、歪曲事實,他們也要將內容盡可能地與性、犯罪、八卦、心靈雞湯扯上關系。有些網站,很多標題都在刻意迎合部分公眾對官員、富人、腐敗、房價等話題的情緒。
不得不承認,“標題黨”在提高新聞點擊率上確實有一定效果——同樣一則新聞,如果炮制一個驚悚獵奇的標題,點擊率確實有可能會增加。究其因,淺閱讀是網絡時代的主流,網友很難認真、完全地閱讀一篇長文章,如果沒有一個能吸引眼球的標題,有些文章估計沒人會點開看。在“點擊就是經濟”的網絡媒體環境中,有些網站將點擊量與考核掛鉤,也助長了“標題黨”亂象。
“標題黨”片面追求聳人聽聞的標題,無視標題與文章、標題與事實的關系,既有違媒體的基本操守,也是不可持續的。如今很多人將“標題黨”稱為“新聞怪胎”,就是因為這種操作手法完全不符合新聞規范,與“客觀”“真實”的原則背道而馳。長此以往,將破壞媒體行業的總體生態。
當罔顧真相、背離事實被一些媒體奉為圭臬,難以想象其如何能持續健康發展下去。畢竟,讀者不是傻子,上過一回兩回當后,“再回首只有恨意”。一些媒體即使現在能靠“標題黨”增加點擊量和閱讀量,到最后只會被網友們拋棄。
跳出媒介批評的視角,“標題黨”利用網友獵奇心理而舍棄社會責任的行為,也是缺乏道德良知的。沒有底線地“語不驚人死不休”,不僅可能會激化社會矛盾、撕裂社會共識,還會傳遞一種扭曲的價值觀,造成社會認知混亂等多種惡果。比如,在“石獅滅門慘案”事件中,當事人通過“標題黨”的手法,將死老鼠編造成聳人聽聞的命案,就完全混淆了娛樂與嚴肅新聞的區別,最終被拘留也是罪有應得。
以網絡為代表的媒體發展,賦予了每個人更大的表達自由,但這并不意味著就可以毫無底線地胡編濫造。“標題黨”盛行,在侵犯公眾知情權的同時,也在透支媒體公信力。從媒體發展和社會進步來說,這種行為無異于飲鴆止渴。
當然,要扭轉“標題黨”亂象,既有賴于公眾增強判斷力、不要被忽悠,相關部門的規范,也有賴于媒體從業人員加強行業自律。不管是記者還是編輯,都應該規范新聞操作,別玩“標題黨”那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