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2010年以后,“深圳制造”影響力大不如以前。在“深圳制造”不再占據一線賣場、一線城市的核心位置。北派家具、江浙區的家具逐漸取代深圳。
隨著京津、江浙、四川、魯冀一帶家具企業的崛起,更讓深圳品牌遭到嚴重的擠壓,面臨被邊緣化的境地。
家具生產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低成本一直是核心競爭優勢。其中,人力成本是家具整體價格重要的組成因素。深圳的家具制造業面臨著成本上漲的壓力。
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有9個省市調高了最低工資,上海最低工資上調至1820元,深圳調高至1808元。人力成本上漲使得我國家具企業面臨“招工難”、“用工荒”的問題。
然而,隨著家具業發展越來越成熟,市場出現了供大于求、競爭壓力大、超級地租等家居企業不能不面對的困境,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經營模式難以維持下去。
再來看看上海。過去幾年,上海的高房價一直引起外界的關注。“熱得發燙”的滬上地市原計劃在十月掀起新一輪土拍鏖戰,卻因撞上市委書記韓正上周“嚴控房價”的喊話而出現了戲劇性叫停。
10月12日,先是楊浦區新江灣城“準地王”因開發建設條件不完善被終止出讓,同日松江區車墩鎮商地被通知可辦理退費手續。
潑向土地市場的一盆冷水,卻在樓市中攪起了一番熱議。上海土地盛宴會不會就此終結,這無疑是當下市場對于“嚴控房價”最直接反應,而這只“看不見的手”將如何再次改變土地市場游戲規則,則是其引發的下一個猜想。
7月下旬,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就說,上海的房價已經很高,未來應減少對房地產業發展的依賴。前幾天他再次強調,上海房價不調控會影響經濟持續平穩發展,削弱城市競爭力。
其實,此次叫停風波前,上海在今年前三季度,特別是9月份已經上演了多起土地大戲。
上海鏈家研究部數據顯示,今年9月,上海全市經營性用地共成交了10幅,總成交面積為65.7萬平方米,金額為172.6億元。其中9月份的成交面積環比8月份“暴漲”了1109%,成交金額環比也上漲了593.8%。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10幅經營性用地中,有6幅都以超過80%的高溢價成交,其中還有3幅地塊溢價超過了100%,“面粉貴過面包”的事情可謂是頻繁發生。
對此,陸騎麟表示,9月市場推出的土地較優,使得土地市場熱度爆棚,“從歷年的經驗來看,每當市場活躍的時候,開發商的拿地心態都會表現激進,也容易產生地王。”
而縱觀上海前三季度的土地成交情況,全市經營性用地共成交了68幅,土地出讓金合計為915億元,同比去年上漲了4.2%,距離今年千億出讓金的收益大關僅有一步之遙。
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鑒于9月土地市場的熱度,預計隨著“銀十”的來臨,上海土地市場將會再次迎來成交高峰。
不過,當市場期待著十月土拍升溫之際,政府用“撤銷房管局”“調控高房價”的舉措給逐漸高熱的市場來了一針鎮靜劑,而這直接引發的“地震”就是新江灣城準地王地塊終止出讓。
現在,叫停已成事實,但這會不會激起上海土地市場的“多米諾效應”?燃起戰火的土地盛宴會否就此謝幕?這顯然還未是定數。
在這個問題上,三位上海資深業內人士的回答都是一致性的“NO”。宋會雍指出,兩宗地終止出讓只是暫時的,“避過這個敏感階段還是要繼續推出的”,不會根本上改變土地市場向上趨勢。
嚴躍進則從開發商角度出發,認為當前情況是“槍打出頭鳥”,盡管接下來高地價會受一定限制,但開發商還是處在一個補倉階段,會根據自己的戰略進行拿地。
至于政府會不會因相應嚴控房價而減少土地供應量,陸騎麟表示,目前上海土地還是比較活躍,成交額突破1000億是大概率事件,因為“一般政府供地是下半年比上半年多,第四季度比第三季度多”。
上海市規土局網頁顯示,2015年商品住宅用地(含保障性住房面積)、商服用地的計劃供應量分別為400-600公頃和180-300公頃,而前8個月僅供應了239.74公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