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觀摩團成員走訪廈門市海滄區。觀察員周宗貴攝
心理工作站 學生“游樂園”
9月23日下午5點,文明觀摩團走進貴陽師范學校附屬實驗小學,全省聞名的“袁老師青少年心理援助志愿工作站”就在4樓。1000多平方米的工作站內,裝飾充滿童趣:閱覽室、卡通人物游戲室、心理咨詢室等一應俱全。在入口處的一面墻上,“希望爸爸不要再打我”“長大要當科學家”“我要出國留學”“我想到海南去游玩”等留言,字跡稚嫩,讓人發笑,卻又令人深思。工作站副站長孔海燕介紹,這是5月25日開展的一場親子咨詢活動上,孩子們“我手寫我心”的心聲。
孔海燕說,2013年12月5日,“袁老師工作站”正式成立,這也是貴州省目前唯一一支以志愿服務的方式為青少年及家長、教師提供專業心理健康輔導服務的團隊。發展至今,已擁有專業心理志愿者100多人、學生志愿者300余人。如今,“袁老師工作站”志愿者已經超出了貴陽市域范圍。“我們工作站不僅要服務轄區800多位留守兒童,還嘗試逐步構建一個覆蓋整個貴州省的青少年心理援助志愿服務網絡。”她表示。在現場,貴師實小4年級學生劉婧雯正津津有味看著課外書。她說,自己每天都會來到這里呆一會兒,“這里像一座游樂園”。
在貴陽世紀城社區,520心理健康管理中心不久前剛揭牌成立。社區主任劉曉燕介紹,該中心每周四下午2點至5點,都有一位律師與社區工作人員共同開展親子教育、留守兒童心理輔導等專題講座,為居民提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知識講座、OPS(組織心理服務)等6項心理咨詢服務。
記者感悟:
兩地扎根于學校、社區的心理工作站,能隨時關注孩子們的心理健康,及時提供咨詢與幫助。我市可借鑒兩地經驗,進一步推動正在實施的全市中小學校心理咨詢室建設工作,在有條件的社區居委會設立未成年人心理輔導站,同時,構建心理援助志愿服務平臺,打造一支專業心理健康輔導服務的團隊。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