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水域上層的鰱鳙
意外抓到下層的巨大青魚
這絕對是一個天大的意外。
千島湖景區總面積982平方公里,其中湖區面積573平方公里,湖內擁有星羅棋布的1078個島嶼。若干年前,千島湖獨創了的巨網捕魚法:用多條漁船,將幾道數公里長、幾十米深的漁網放下去,這些漁網會在水下形成一個包圍圈,隊員再在水網區內,用絲網慢慢縮小“包圍圈”,魚群成群結隊游向不設防的一面——這里有巨型網箱(約1500平方米),張著倒“八”字的口,魚群能進不能出。
這也是一門細致活,魚群退一段,隊員們就要將橫在水庫里的漁網往前移動一段,兩邊的邊網也同時往前移,直到所有魚群進入網箱。
“鰱鳙是上層魚,青魚是底層魚,抓鰱鳙時捕上魚王,實在意外。”千島湖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捕撈隊鄧祝仁說,這一網大概捕上來有十萬斤魚,收網用了幾小時,但放網卻歷時漫長。他說,十多天前,有經驗的隊員就開船尋魚:看水色、辨波紋、聽聲音。
“不同的魚有不同的習性,鰱鳙魚會在凌晨四五點鐘浮上水面,這個時候也是觀察魚情的最好時機。”他說,隊里有經驗的隊員老遠就能知道,這群魚總量多少萬斤,平均每條魚的重量是多少,接下來將游向哪里。
“大小不同的魚跳起的高度不同,砸向水面也會發出不同的聲響,哪怕漣漪的波紋也不一樣。”鄧先生說,判斷的方法很多,說來容易做來難。
確定好魚群位置后就是放網。這不是一般的網,最長的達到4000米,最深可達70米。在現在這種氣候水溫下,他們一般會幾張網同時下水,水深也控制在15米以內——整個過程要輕手輕腳,如果范圍大,漁網得放一兩天。“千島湖水域近580平方公里,不是高手抓不到魚,這一網我們就放了大概13平方公里。”
有其他隊員證實,一次千島湖巨網捕起來的魚總量在10萬~50萬斤不等,最高紀錄甚至捕起過70多萬斤——其中95%以上都是鰱鳙魚。“這種捕撈法利用的就是鰱鳙常在水體上層活動的習性,很少能抓到其它魚。”
用抓鰱鳙的網捕到青魚,而且是千島湖魚王,他們覺得很意外。
“青魚一般只在底層覓食螺螄、貝殼等,這條青魚或許是跟著鰱鳙群‘撤退’,誤入了網箱。”鄧祝仁說,偶爾他們也會捕到青魚,但大多都只有七八十斤。
它是青魚王也是千島湖魚王
身價或許過萬元
有多少人見過180斤的淡水魚?趁著中轉的短暫兩三分鐘,捕撈隊隊員紛紛和魚王親密合影。
這樣的幸福實在難得,因為這條青魚十分特殊。
歷史上曾出現過兩次“千島湖魚王”。第一次是在2005年。該“魚王”體長1.58米,胸圍1.30米,體重151斤。最后它被做成了標本,目前陳列在千島湖秀水街。
第二次是在2008年5月,在千島湖小金山水域被捕獲的“魚王”長1.66米,重120斤。這條魚最后被制成魚拓(將魚的形象用墨汁或顏料拓印到紙上),該魚拓后被5萬元拍賣。
但這兩條魚王將成為歷史。
“如此之大的淡水魚十分少見。”浙江自然博物館魚類分類學一位不愿具名的專家說,青魚多棲息在水體的中下層,一般不游至水面。青魚食性比較單純,喜歡吃軟體的螺螄、貝殼類等食物,為肉食性魚類,是“四大家魚”中最好吃的,肉質特別鮮嫩。“一般來說青魚的壽命是30年,20齡左右就算老年。從體型來看,這次的大青魚,屬于‘老齡’。”
記者了解到,這條魚王健康狀況一切正常,已經被運至千島湖暫養基地網箱。它的去向可能是:第一,被餐飲店以高價購買;第二,被愛好者制成魚拓;第三,被送進博物館做成標本;第四,放生。
到底它的命運將會如何,相關方面還沒有想好。不過據估計,魚王的身價可能遠遠超過青魚的市場價,或許會過萬。
幾組數據讓我們充滿期待:環保增殖放流是千島湖生態保護工程中的重要一環,截至2013年10月,千島湖共放流魚苗超過1.1億尾;去年共增殖放流10次,放流黃尾密鲴、花魚骨、中華鱉、光唇魚等優質苗種5039萬尾……
“有種、有管、有收”才是長久之計,才是誕生驚喜的根本。千島湖魚王的故事,以及千島湖帶給我們的驚喜沒有結束,也永遠不會結束。
?
?
?
相關鏈接:
鄭州直徑3米大鍋煮火鍋 161斤魚王下鍋引客品嘗?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