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旅行社上榜國家旅游局“黑名單” 加強治理需要“規模效應”
國家旅游局日前公布了全國旅游經營服務不良信息名單,共有17家企業和個人“榜上有名”。這是今年7月國家旅游局出臺《旅游經營服務不良信息管理辦法(試行)》以來公布的首批名單。
10家旅行社,7名導游、旅行社經營人員,共17家企業和個人登上首批“黑名單”,名單涉及海南、云南、山東、湖南四省份。其中海南6家旅行社和2名旅行社人員“上榜”,接近總數一半;云南2家旅行社和2名導游“上榜”;山東2家旅行社和1名旅行社人員“上榜”;湖南2名導游“上榜”。
從違法事項上看,違規的旅行社主要涉及不按規定投保旅行社責任險、無備案手續、接送游客車輛無道路運營資質、不合理低價游等問題;違規的旅游從業人員主要是安排未取得導游證的人員提供服務、脅迫游客購物、擅自變更旅游行程、辱罵游客等。
對登上“黑名單”的17家旅行社和從業人員,有5家旅行社被吊銷旅行社業務經營許可證,2名導游被吊銷導游證;輕者則被處以1000元到50000元不等的行政罰款。
根據國家旅游局的信息,今年國慶假日全國共接待游客5.26億人次,按可比口徑,比2014年國慶節增長10.7%;實現旅游收入4213億元,增長17.9%。
旅游市場“井噴”的同時,旅游亂象仍然頻發:青島飯店宰客“一個大蝦38元”、廈門鼓浪嶼“黃牛”兜售船票“一張35元賣250元”。
業內專家表示,從公布游客“黑名單”,到對A級景區重罰,到公布旅游經營服務不良信息名單,國家旅游局打出一套“組合拳”,彰顯旅游部門加強治理的決心。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服務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魏翔表示,“黑名單”制度對企業來說是一種有效威懾。
專家指出,“黑名單”制度要充分發揮作用,需形成“規模效應”。當各地都持續建立起權威的“黑名單”數據庫,游客在去一個地方旅游時,就可以提前查詢“黑名單”,對不良企業和個人有所提防,這對于上了“黑名單”的企業和個人將起到威懾作用。
魏翔表示,公布旅游經營服務不良信息名單,不能只是一陣風,“黑名單”要定時發布,形成一種常態化機制。
業內人士指出,單憑“黑名單”很難改變旅游業現狀,要配套更嚴厲的監管措施,針對責任主體明確的違規事件,旅游主管部門可以依法加強監督問責,杜絕相關部門之間相互推諉,消費者投訴無門現象;針對職責不清的違規行為,可以加強部門協作,組建聯合執法或綜合治理隊伍,做好日常監管。
“此外,旅行社要從法律法規層面理順與導游等從業人員之間的法律關系,避免因導游薪酬待遇等問題出現強制消費等不良現象。同時,建立旅游市場秩序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推進旅游服務市場準入及退出機制的完善,以減少各類經營服務亂象的發生。”廣西民族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楊紅文說。
?
?
?
?
相關鏈接:
山東等地對媒體曝光的旅游市場問題從嚴查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