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曾經火爆一時的“寶寶類”理財鼻祖余額寶收益持續走低,10月份收益更是“破3”進入“2時代”。與此同時,投資者理財需求不斷增加,以余額寶為代表的貨幣基金類理財產品因失去收益率優勢“失寵”后,投資者將目光轉移到了網絡理財平臺的其他產品。
然而,網絡理財平臺上的產品名目眾多讓投資者難以選擇。央廣網記者發現,一些名為“某某寶”的產品常常和余額寶等貨幣基金類產品作比較,使投資者易誤以為這些“寶寶”也是貨幣基金,難以認清投資風險,泛亞“日金寶”事件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那么,是否名稱中有“寶”的產品都是傳統意義上的“寶寶類”理財呢?它們都是純貨幣基金嗎?高利率背后,這些產品如何盈利?央廣網記者就此做了調查。
記者瀏覽了幾大互聯網理財平臺,發現名叫“寶寶”的還真不少,活期寶、定存寶、日息寶、無憂寶、零活寶……單就名稱來看,很難看出這些“寶寶”背后究竟是用于何種投資。在企業宣傳這類產品時,常常把其產品與余額寶等大眾已經熟知的理財產品相對比,并稱其產品比余額寶在風險性、流動性、收益率等方面既有相似又更具優勢。如此宣傳引導之下,投資者很可能會投資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不相匹配的產品。
央廣網記者就互聯網理財平臺上常見的一些名為“某某寶”的理財產品做了梳理,這些“寶”類產品主要有以下幾類:貨幣基金類、定向委托投資類、P2P網絡借貸類等。
貨幣基金類
最常見的“寶寶”是余額寶等貨幣基金產品,這也是人們通常所理解的“寶寶”,除余額寶外,現在常見的還有招商銀行招錢寶、蘇寧零錢寶、南京銀行鑫元寶、民生如意寶、中銀活期寶等,以及名中不帶“寶”的京東小金庫、理財通等。這些“寶寶”們背后是貨幣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基本在3%上下,極少數超過4%。
貨幣基金主要投資于短期貨幣工具(一般期限在一年以內,平均期限120天),如國債、央行票據、商業票據、銀行定期存單、政府短期債券、企業債券(信用等級較高)、同業存款等短期有價證券。貨幣基金相對其他理財產品而言安全性和流動性較好,收益較為穩定,是現金管理理財中接受度較高的活期理財產品。
定向委托投資類
近期,在網絡理財平臺上常與這些“寶寶”做比較的是一種名為開放式現金管理類定向委托投資項目,它們的名字中也有“寶”,如360你財富的小活寶、陸金所的零活寶等,七日年化收益率一般在4%—6%。
但是,它們背后對應的是定向委托投資標的,并非單純的貨幣基金。以平安陸金所的零活寶為例,其背后定向委托投資標的投資范圍為:委托貸款、信托計劃(含信托受益權)、基金公司及子公司發行的特定/專項資產管理計劃、證券公司發行的資產管理計劃、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基金公司貨幣基金、票據收益權、銀行存款等。其中銀行存款的投資比例最低不低于30%。記者咨詢了360你財富客服,其小活寶的投資流向與陸金所零活寶類似。
從這些產品的投資范圍可以看出,定向委托投資項目等類貨幣基金項目中,不僅投資了貨幣基金、銀行存款,還投資了委托貸款、信托計劃等其他產品。由此可見,它們和貨幣基金“寶寶”有類似之處,但并不相同。在帶來比貨幣基金更高的收益的同時,風險也較貨幣基金更高。
P2P網絡借貸類
除了上述兩種“寶”,還有一些“寶”出現在P2P平臺上,這些“寶”的收益率大部分在8%以上,如好貸寶的日息寶、愛錢進的整存寶+、PPmoney的懶人寶、銀客網的優房寶、中融所的中意寶等等。這些“寶”和貨幣基金“寶寶”們基本沒有“血緣關系”,投資流向也各不相同,但絕大多數投資流向為借款項目。
P2P平臺上的大部分“寶”為單一網絡借貸項目,投資人投資某一標的,滿標后,資金被劃入借款人賬戶,隨后借款人還款,投資者獲得收益及本金。如好貸寶的日息寶屬于針對應收賬款的借款項目,并非貨幣基金。其投資說明指出,由于用戶在商戶刷卡消費后,銀行將款項劃給商家需要一定時間,于是此類產品通過在網絡籌集借款將資金實時墊付給商家,待銀行劃款給商家時商家再完成還款。
理財計劃、投資計劃類“寶寶”在P2P平臺也較為常見,這些計劃中有的包含貨幣基金投資,有的則未明確說明有無貨幣基金,但都包含借款項目。如有利網的無憂寶,利率為7.5%,其合同顯示它是一種“投資計劃”,據客服介紹,該項目投資流向為貨幣基金和借款項目,但沒有比例限制。愛錢進整存寶+、PPmoney懶人寶等則屬于“理財計劃”,投資者資金流向為平臺上的其他理財項目,據客服介紹,這些項目中可能包括借款項目也可能包括基金理財等等,流向多樣,主打資金分散管理降低風險,目的在于使客戶資金不站崗。
P2P網絡借貸類的“寶”們是通過網絡借貸平臺撮合投資人和借款人完成借貸,相對于貨幣基金類“寶寶”,這類產品收益更高,適合做閑置資金投資,但其風險也更大。投資者的這類投資不僅可能有逾期風險,也可能面臨平臺跑路、平臺自融等風險。在投資時,投資者需謹慎閱讀投資說明和合同,多方位考察平臺合規合法性,謹慎投資。
隨著央行“雙降”,不少投資者認為把錢存在銀行似乎越來越不劃算,試圖把資金轉移到網絡理財平臺進行投資,以期獲得更高收益。盡管網絡理財平臺上非貨幣基金類“寶寶”們許多是合規設計,但在營銷過程中,它們戴上“寶寶”的帽子,并和真“寶寶”們進行對比,部分平臺客服甚至在解答投資者疑問時聲稱其“就是貨幣基金”,易使投資者陷入認識誤區。
投資者在投資前需仔細辨別,避免投資與自身風險承擔能力不相適應的產品,畢竟產品在帶來高收益的同時,隨之而來的往往是相對較高的風險和較差的流動性。
?
?
?
相關鏈接:
三季度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和收益率雙跌?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