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2名大學生各花費4萬元“托人”轉學至更好的學校,結果在轉入學校上學后卻因沒有學籍而無法拿到畢業證,如今只得在家賦閑。
根據學生和轉學“中間人”提供的線索,記者調查揭開了高校轉學中的一些“黑色流程”:高校干部收受金錢“疏通關系”,中間人幫學生家長牽線搭橋,轉出學校與轉入學校利益聯結,沒有學籍竟可插班就讀、考試,“插班生”每年繳納學費,學校竟然聲稱毫不知情……
轉學成“對口”輸送 高校干部成“中轉站”
“花了4萬塊錢辦轉學,沒想到現在連畢業證都拿不到。”王晨(化名)原本是湖南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2011級的一名大學生,現在已經畢業1年多了,卻因為沒有畢業證而找不到工作。
“家里親戚聽朋友介紹,說只要出4萬元錢,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團委書記王興界可以包辦轉學。”王晨告訴記者,2011年高考后,在一位朋友“指點”下,王晨先報考屬于高職院校的湖南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學習文秘專業,然后再轉學進入屬本科學校的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習專科類的會計專業,“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在湖南銀行、稅務等熱門用人單位中具有較高美譽,就業會好很多”。
記者了解到,王晨高考僅考了200多分,而湖南財院的專科錄取分數線為400多分。盡管考試分數線差距甚遠,但按照當時轉學政策,高職院校和專科學校屬于同一層級,政策“允許轉學”,于是這樣的“曲線救國”成為不少低分考生的“捷徑”。
王晨伯父王艾(化名)說,高考錄取后,在前面提到的那位朋友陪同下,他“把4萬元錢裝在紙袋里,在一家酒店大廳當面交給了王興界。”
2013年9月,已在原學校讀書2年的王晨接到王興界通知,來湖南財政經濟學院上課,并給她編班安排了宿舍、輔導員。但令她不安的是,“班級花名冊里沒有我,點名沒有我,就像一個可有可無的人。”
而到2014年畢業時,王晨被告知“沒有辦理學籍轉移手續”,無法參加學校的畢業考試,陷入“轉不進又回不去”的境地。
面臨同樣轉學問題的還有學生廖英(化名)。2010年廖英高考分數不理想,在朋友的介紹下,她交給王興界4萬元,并在“指導”下報考了湖南安全技術職業學院。讀書一年后,同班2個同學與她一起轉到了湖南財政經濟學院,隔壁班還有1名同學也一起轉學。
轉學過去的廖英一樣繳納學費、上課、參加考試,還順利通過了畢業考試。但沒想到,2013年畢業時,一起轉過去的幾名同學都順利拿到了畢業證,唯獨她卻沒有。廖英的學籍直到畢業時仍在原轉出學校,狀態顯示為“休學”。
轉學生規模驚人:一年轉入約2個班
在被告知不能順利畢業后,王晨和廖英多次找朱瓊麗和王興界討要說法,可對方都一再告知“下個月就給你辦好”。甚至王興界還給廖英親手寫了一個“書面承諾”,保證辦好原學校的畢業證,可是,這樣的承諾卻一再落空。如今廖英找不到工作只能閑在家,“書都白讀了。”
記者走訪湖南財政經濟學院與王興界取得了聯系。對于王晨、廖英二人轉學失敗的情況,他并不否認。王興界稱,憑借在學校的影響力和人脈關系,“用同樣的方法確實幫助了一些親戚朋友的孩子成功轉學,人數記不清了”。王興界還向記者透露,以前湖南財政經濟學院每年約有2個班的名額是接受轉學學生。
記者就此向湖南財政經濟學院詢問,一位負責人表示,“今年以前學校轉入學生確有一定數量,但具體人數不便透露。”
王興界說,想要轉學首先必須要經過轉出學校和轉入學校的批準,而每個學校的“條件”不一樣,“肯定要疏通關系,轉出學校一般會要求學生繳齊剩余學年的學費,各個學校行情不一樣,交1萬到5萬元的都有。另外轉入學校也要繳納一些贊助費、手續費。”
朱瓊麗說,王晨、廖英當時每人出的4萬元錢,這中間包括了轉出、轉入學校的收費。當記者追問王晨、廖英的轉入轉出學校到底收了多少錢時,王興界稱,“轉出學校大約是一兩萬元錢,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對轉入學生不收費。”但面對記者,王興界一直否認自己收了雙方家長各4萬元錢,也不愿告知轉出學校里自己熟識的干部為誰。
轉學入讀學校稱不知情 私人行為還是學校縱容?
為何王晨、廖英轉學失敗?“王晨當時轉到我校后,我查詢她的資料才發現她的高考分數沒有達到我校的最低要求,而廖英可能是因為轉出學校那邊名額有限,當年別的轉學生都成功辦理了,只有廖英的被卡了。”王興界稱,因為轉學手續的辦理周期比較長,所以他一直存有僥幸心理。
“學校之前確實不清楚王晨、廖英2名學生的非法轉學、插班學習情況,現在學校紀委正對此事進行調查,調查結果出來后會向社會公布。”湖南財政經濟學院校相關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而就在記者不久前調查此事后,王興界被學校宣布停職。
但“學校毫不知情”一說引來了雙方家長的質疑。“廖英轉學過來2年,每年都在學校教務處交了學費,還參加了期末考試、畢業考試,這到底是學校監管失職不知情,還是學校在撇清關系?”廖英母親說。
一些高校老師向記者反映,原本是為人性化就讀而設置的轉學政策,有時卻淪為一些人權力尋租的工具,也成為部分考生就讀更好學校的“跳板”。
中南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李斌指出,由“金錢和關系”鋪就的轉學捷徑在業內已不是秘密,如此“轉學”成為破壞教育公平的腐敗溫床,必須遏制。
今年1月,湖南大學被曝一次性接受17名外校研究生轉學入校就讀,引起社會廣泛專注。5月,教育部辦公廳已專門下發文件對高校轉學工作進行規范,明確規定了10種情況不得轉學。湖南省教育部門也已出臺了對接細則,將對此類違規轉學進行堅決打擊。
記者獲悉,湖南省教育廳紀檢部門已對此事立案調查,并表示結果出來后將對外公布。
?
?
?
相關鏈接:
專家聚會海口研討“一帶一路”海南旅游創新
三亞2名學生轉學遭拒 校方回應:學位已滿難以接收
教育部發文:高校學生不得在同一城市轉學
日本女生裙子刷新“最短記錄”網友稱要轉學去日
海南義務教育階段學籍管理細則出臺 學生轉學少蓋3個公章
海口育才學校停辦 目前已有116名學生成功辦理轉學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