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hkwb.net/2015-11/02/86c0cd8a03fe97e0560ae63a8beedfa0.jpg)
15、噪音:賽道旁總有熱鬧的樂隊或者孤獨的小提琴演奏者為跑者伴奏,一部分是自發行為,一部分為官方安排。參賽者訴苦,不配耳塞,完賽是有困難的。
16、美國人:2009年,男子冠軍被自家人獲得,27年來第一次。可是女子冠軍自1977年來再無美國人了。
17、名人:“吹牛老爹”2003年以4小時14分54秒完賽,募得善款200萬美元。
18、傳統:一向鼓勵跑者穿著舊外套參賽,從起點出發脫下后,衣服就資源捐助他人。每年捐出20萬鎊重的衣服。
19、超越:1983年,杰夫在后半程中領先,只是在最后幾米處被迪克森超越,此種決勝一直被視為超越之經典。
20、志愿者:每一個馬拉松賽成功的關鍵。賽后,常見志愿者一道努力讓城市街道迅速回復潔凈。
![](http://img.hkwb.net/2015-11/02/ad54885ae5247e17449b68681ff4ae62.jpg)
21、不屈不撓:1994年,席爾瓦在距離終點還有800米處,居然跟隨警車跑錯了路,等他醒悟過來后,飛速超越對手,最終奪冠。
22、彈球游戲機:比賽中,紐約街頭的彈球游戲機是免費玩兒的,機器屬于一家洗衣房,還是為了吸引顧客上門。
23、求婚:賽道場上的風景,成功率不低。
24、熟臉:2006年,阿姆斯特朗2小時59分完賽,那一年共和黨名人哈克比也趕來湊熱鬧——5小時33分。
25、食物:只要你愿意,參賽過程中,紐約街頭可以提供最豐富碳水化合物補充。
26、多樣性: 聯合國總部所在地,40%參賽者來自海外。
27、聲望:2006年開始被列入Majors,男女冠軍獎金同為50萬美元。
28、青春之源:去年255位年齡超過70歲的跑者完賽,其中一位年過90。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來源: 信息轉載] [作者:] [編輯:符德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