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運動越來越受到大眾的熱愛和追捧,各類跑步和馬拉松賽事也如雨后春筍般在全國各地興起。隨著參與人數的增加和關注度的提高,跑步運動帶來快樂和商機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一些問題。跑步禮儀就是一個跑步圈子里曾經不太被關注,隨著跑步熱的逐漸升溫,最近才開始受到熱議的話題。
引爆“跑步禮儀”話題的是國內最具影響的馬拉松賽事北京國際馬拉松。今年的北馬,6萬多人爭奪3萬個參賽名額,創下了國內馬拉松報名人數的紀錄。9月20日的一場狂歡后,隨著跑者們的快樂和激情一同釋放出的還有各式各樣的“吐槽”,其中一部分可以歸結到“跑步禮儀”的問題上。
起跑、跑步中的過分推擠,男跑者對女跑者缺乏“尊重”,在補給點亂扔垃圾,怠慢志愿者,隨處“方便”……對這樣一些馬拉松賽事中常為人詬病的問題,資深跑者、媒體人溫鳳麟頗有感觸,他舉了一個例子:“大家都不會排隊,幾乎從領裝備時就開始,永遠都是排成兩隊。比賽中上廁所時,排的隊列會把正常行進的人流切斷。”
今年北馬后的“吐槽”中,不少參賽者在列舉種種不文明的跑步現象時,都與參加國外賽事的見聞進行了對比。溫鳳麟有過幾次出國跑馬拉松的經歷,在他看來,跑步禮儀方面,國內和國外的差距很明顯,“上廁所排隊,日本人都會自覺留出一個兩米的過道讓別人通行,而且在廁所前還有專人引導大家按秩序排隊。”在日本,溫鳳麟還看到一位參賽者隨手把香蕉皮扔到地上,“一看他胸前有兩個字,是國內某跑步團體的名字。”這一幕令他印象深刻。
跑步已成為時尚,馬拉松賽事也進入蓬勃發展的階段,不過,這都是近幾年的事。2011年,全國共有22場馬拉松賽事;2015年,這個數字是56場,增加了1.5倍。爆發式的增長似乎使各類問題的衍生成為某種必然。與計時獎牌、線路布置、賽事補給等由組委會決定的“硬件”不同,禮儀則與參賽者自身素質有關,直接體現參賽者的整體素養。關于比賽中的負面禮儀現象,有跑友將原因歸結于參賽人數太多,但柏林馬拉松、東京馬拉松、芝加哥馬拉松、紐約馬拉松、波士頓馬拉松、倫敦馬拉松這6大滿貫賽事,哪個參賽人數也不比北京馬拉松少。
跑道上反映出來的不良行為,本質上是社會文明程度的縮影。對此,跑者溫鑫認為:“人多了自然魚龍混雜,和跑不跑步關系不大,也不能說跑步的人都是積極向上的。”資深跑者、北京晚報記者陳遠丁認為跑者該遵循的禮儀沒有什么特殊性,所有的跑步禮儀都是一個社會人該遵循的普世價值。已經參加過多次馬拉松大滿貫賽事的央視體育評論員于嘉表示:“相比國外較為成熟的馬拉松賽事,國內賽事在跑步禮儀方面確實存在差距。大家覺得光跑就行了,遵守秩序、互相謙讓的意識還沒有普遍形成,而且有新人不斷涌入,國外的跑步群體已經相對穩定。要使這個問題有所改觀,需要所有人身體力行,特別是像我們這些能影響到別人的人要先做起來。這是一個過程。”
不久前成立的首都媒體跑團主動承擔媒體的社會責任,也在近期發出了多篇關于跑步禮儀的文章,希望對明確跑步禮儀和引領馬拉松健康發展做些工作。
馬拉松熱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水平的產物,作為社會向前發展的一個信號燈,希望馬拉松參賽文明禮儀能夠對社會行為規范的建立起到引領作用,也希望所有跑馬拉松的人都成為一顆種子,用正能量影響周圍的人。
?
?
相關鏈接:
張斌:愛上紐約馬拉松的45個理由
兩“新”人完成馬拉松式太空行走
四川平武:千名中外馬拉松跑友熊貓故鄉“洗肺”?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來源: 信息轉載] [作者:] [編輯:符德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