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各國面臨一個共同的難題:人口老齡化。聯合國人口發展基金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全球60歲以上的人口已達到8.1億,而這一數字預計到2050年達到20.3億,占總人口的22%。老齡化帶來了一系列的蝴蝶效應,不僅會增加養老金、醫療及福利等社保支出,同時因少子化造成的勞動適齡人口減少,社會保險繳納數量受到嚴重影響,進而又影響到養老金等社保支出。面對老齡化難題,各國如何應對?對中國有什么啟示?
日本 三大法律保證老年人權益有法可依
日本是全球老齡化問題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自從上世紀起,日本就加緊應對這一進程。
對于老齡化前景,日本厚生勞動省社保擔當參事官室政策企劃官森真弘向新京報記者介紹,2060年,65歲以上人口占日本總人口比例將達到39.9%,與此同時,2013年日本女性平均生育子女數量為1.43個。日本婦女生育子女數量遠遠低于大部分歐美國家,由此帶來的問題是,日本老齡化步伐在全世界是最快的,并且與人口減少同步出現。
建立既經濟又人性化的養老設施
日本已建立起比較完備的法律體系?!独先烁@ā贰独先吮=》ā贰秶衲杲鸱ā肥侨毡纠先烁@审w系的三大支柱,它們從社會福利、醫療保健、經濟收入三個方面保障了老人的權益,從制度層面上保證了老人的權益有法可依。
應對老齡化社會還要安頓好現有的龐大老年人群體,養老費用在國家預算中的比例將不斷增加。為更加經濟高效的養老,日本不能不精打細算。
“我們的宗旨不是建立多少高檔硬件,而是追求在社區之內完善房屋、醫療和生活設施,讓老年人住在家里養老,接受社保服務,日本地方政府按照這個愿景推行各自的措施。”森真弘表示。
面對龐大的老年人口,日本也曾建立一些大型集約型養老院,但不僅耗費大量資金,效果也一般。而且調查顯示,大多數日本老人更愿意住在自家養老。
“我們的‘養老三原則’從北歐引進來,即盡量讓老年人住在故居、尊重老年人決定、有效利用老年人各種資源和能力。雖然建養老院很重要,但尊重老年人決定讓他們住在自己家更重要,因此要完善老年人居住周邊環境。”森真弘表示。
新潟縣長岡市就是個范例,森真弘介紹說,長岡市過去推行建立郊外大規模集約型敬老院,老年人入住后外出不方便,周邊也沒什么娛樂,子女看望老人也不方便,因此也就很少來看。后來又在市區修建了小規模敬老院,在周邊修建接受日托的多功能型居家護理中心,身體狀況比較好的老人就可以去這個中心接受飲食、護理等服務,身體不好時可接受上門服務。
保障社保費用的穩定來源
在日本參訪期間,我們也到訪一家這樣的養老中心——板橋區政府下屬的健康福祉中心。板橋區位于東京23區西北部,從東京市內驅車前往大約半個小時。高齡者支援系長佐藤惠子女士向我們介紹,老人們可在中心進行娛樂活動和洗浴,中心還開設有老年大學,這些項目的運作基本上都能自給自足。
這樣的社區養老中心通過加大老人的社會參與度,開展適合老年人思維方式、需求和口味的活動,不但可以防止老人“孤獨死”,而且通過有組織的活動,可及時了解和發現動態信息,對特殊老人給予特殊的關愛。
除了要建立經濟高效且人性化的養老設施,應對老齡化的最艱巨考驗就是如何保障穩定的社保費用。森真弘指出,隨著老齡化進程加快,社會保障費資金會不斷增加,但繳付保險費用的國民能力卻在下降。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保證穩定財政來源是日本面臨的難題。
為應對這一難題,日本曾走過一些彎路。1973年是日本的福利元年,這一年日本政府大幅增加國民福利,包括提升養老金,但也造成一些問題。森真弘指出,由于實行老人醫療免費,一些老人為此常去醫院看病。鑒于此,1975年后,日本開始控制向老年人發放醫療費,改為政府和個人各負擔一部分。
據悉,日本目前一年用于社會保障的財政支出占到GDP的23%。這些資金60%來源于保險,40%是稅收,其中11%用于發放養老年金。如果是上班族,將國民年金和厚生年金加起來,一對日本夫妻每月平均可領22萬日元的養老金。
完善的保險制度保證重大的開支
養老金之外,醫療費用是老齡化社會帶來的另一部分重大開支。日本醫療費用通過個人繳納保險與政府共同承擔。參保種類由其所從事職業決定,公務員會參加共濟組合,大企業上班族要參加健康保險組合,中小企業上班族會參加協會健保,個體戶和農民等參加國民健康保險。日本政府還專門為65歲至75歲以及75歲以上老年人準備了獨立健康保險。
數據顯示,日本75歲人口達1500萬人,這部分老人個人承擔醫療費用比重是10%,69歲以下承擔比重是30%,醫院先墊付屬于自己的份額費用,然后請求相關機構支付。森真弘介紹說,日本國民醫療費以每年3%速度增加,雖然采取一些措施,某些年份低于這個增長率,但這個增速還是超過GDP的增長率。
日本還有護理保險制度,年老后若需要他人照料,日本人能選擇各種護理服務,例如,居家養老服務,即護理人員上門服務,也可以利用日托所,還可以入住老年人護理中心。如果情況比較嚴重,每月需要支出35萬日元護理費,目前老年人只需承擔10%,國家承擔的90%費用其中稅收和保險各負擔一半。
老人們還能在家里接受24小時巡回服務,每天定期兩到六次上門服務,例如,做飯,遇到緊急情況,呼救中心人員會到老人家中。
對于如何保障老齡化帶來的龐大開支,森真弘指出,只有四個選項,提高保險費,提高稅收,增加國民自己承擔費用,減少社保支出。雖然提高消費稅是增加稅收方式之一,但只增加國民負擔不行,日本政府一定要協調好國民負擔和政府支出協調性,與國民做好溝通,即如果要享受優厚晚年福利和社保,就要增加個人承擔部分,以此取得國民理解。
面對老齡化壓力,日本也有提高退休年齡的趨勢,而且在日本退休年齡原則上由企業決定,森真弘表示,現在日本處于過渡期,雖然一些企業退休年齡仍是60歲,但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考慮把年齡調到65歲。如果想在65歲之前提前領取養老金,那這個企業一定要把退休年齡提高到65歲才行。
本版撰文/新京報記者 王曉楓
聲 音
“我們的宗旨不是建立多少高檔硬件,而是追求在社區之內完善房屋、醫療和生活設施,讓老年人住在家里養老,接受社保服務,日本地方政府按照這個愿景推行各自的措施。”
——日本厚生勞動省社保擔當參事官室政策企劃官森真弘
英國 為年長勞動者創造就業條件
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也是較早面臨老齡化挑戰的國家。隨著老齡化的加劇,英國也面臨勞動力不足、養老金支付困難等問題。在長期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后,英國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采取了延遲退休、社區衛生服務養老、利用國際移民等措施,較為成功地應對了老齡化帶來的各種社會經濟問題。
計劃將退休年齡延遲至70歲
數據顯示,2001年歐盟國家公民的平均退休年齡為60歲,其中男性為60.5歲,女性為59歲。2002年,歐盟成員國50-65歲老人的就業率僅有40.1%,其中男性為50.1%,女性為30.5%。
歐盟各國發現,如果勞動力提前退休的趨勢繼續下去,必將增加領取養老金者的人數,這將給政府帶來更大的財政壓力。歐盟決定改變政策,抑制提前退休。
要抑制提前退休,就要為年長勞動者繼續就業創造條件。2000年,歐盟各成員國通過了《就業指令》,計劃到2010年實現55-64歲老年勞動力就業率至少為50%。英國政府于2006年10月開始執行《就業指令》,并出臺了相關法律。
在歐盟國家里,英國老年人口的就業率較高。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謝韜曾撰文指出,英國老齡人口的就業率在歐洲屬于較高水平,在延遲退休方面做得較好。
今年50歲的羅蘭德·海勒居住在北倫敦的巴尼特區域,他向新京報記者介紹,在他所居住的小型商業區內,超市、花店、書店、郵局等店鋪內,許多工作人員都是55歲以上的“老齡人口”。羅蘭德自己擔任一家電影院的經理,他表示希望能一直工作到65歲?!拔疑磉叺耐g朋友都覺得自己正處在工作的旺盛時期,我們并不覺得自己到了退休的年齡。在我看來,65歲退休很正常?!彼f。
2010年,英國政府決定,最早在2016年將男性領取養老金的年齡提高到66歲,并有計劃進一步將退休年齡推遲至70歲甚至更高。根據政府目前的計劃,在男性法定退休年齡提高后,女性退休年齡也將在幾年后提高至66歲。
社區照顧成養老主要模式
英國的社區照顧模式非常發達,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
英國有關社區照顧的法令明確指出,要在社區內對老年人提供服務和供養,以便使他們盡可能過上獨立的生活。其目標是在他們自己的家或者“像家一樣的”環境中受到幫助。
英國的社區照顧養老模式充分運用社區資源,在社區內由專業工作人員進行照顧。如利用社區中的服務設施,對孤老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進行開放式的院舍照顧,老年人可以隨時走出院舍,進入他生活的社區。同時整合老人的家人、朋友、鄰居及社區志愿者提供照顧。如為有各種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家庭服務,這樣老年人便不用脫離他們所熟悉的社區,過正常人的生活。
照顧的具體內容包括生活方面,如飲食起居、打掃衛生、代為購物以及陪同就醫等。還包括物質支援,如地方政府或志愿者組織會負責幫助老人安裝樓梯、浴室、廁所扶手,安裝無障礙通道、暖氣設備等。政府對超過65歲以上的納稅人給予適當的補貼,住房稅也相應減免。在英國,66歲以上的老年人可以享受國內旅游車船票減免,電器費用和冬季取暖費用也有優惠。
社區照顧還包括心理方面的支持。比如社區保健醫生上門為老年人看病等。據英國政府統計,英國的社區保健醫生每年約服務60萬老年人。
就像人類在原始社會時,整個社會都是一個年輕型的社會,現在人類的社會結構會過渡成一個年老型的社會。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階段。我們要做好應對,但也不必過度夸大老齡化社會的危機。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翟振武
美國 設立發達的養老保障金體系
美國是發達國家中人口生育率最高、增長最快的國家。統計顯示,美國婦女總和生育率為2.1,人口總量達到3.07億,是世界人口第三大國。
在發達國家中,美國面臨的老齡化雖不像北歐國家、日本那樣強烈,但目前,美國社會中65歲以上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14%,是典型的老齡化社會。預計到2050年,美國65歲人口的比重將上升至20.7%。
居家養老為主,集中養老為輔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翟振武對新京報記者分析說,美國進入人口老齡化的時間較長,發展過程較慢,客觀上為美國社會應對人口老齡化提供了足夠的時間。美國在應對人口老齡化方面做了很多有益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首先是美國建立了發達的養老保險制度。早在1935年,美國國會通過了《社會保障法》。經過大半個世紀的發展,其養老保險制度已經相當完善,包括政府社會保障養老金、公共部門養老金、雇主(企業、公司)養老金和個人退休賬戶養老金。
據美國社會保障署的數據,美國全國已有1.63億人參加了退休養老保險,約占全部在業人員的96%,意味著幾乎所有的社會勞動者都已納入保險范圍。
在養老方面,美國采取與英國類似的社區養老模式。居家養老仍然是美國老齡人口采取的最普遍的養老模式,同時發展出了一套完善的社區護理服務,給予居家養老的人口必要的支持和幫助。這種社區護理服務既有公益性質的,也有需要支付一定費用的,享受由專人負責量身打造的服務計劃。
與英國的社區服務一樣,美國的社區服務也包含上門診治、心理疏導等。
除了居家養老,美國也有集中養老社區。這些社區一般集中于氣候宜人的陽光地帶,或者興建于大城市人群靠近兒女工作的地方。如果老人選擇集中養老,可以在退休社區或老年公寓購房,也可以在這些老年社區租房。這類老年人社區的特點是專門針對老年人設計房屋、出行等,并且根據不同年齡、不同財力層次的老人設置不同的服務。據悉,美國有近2萬家老人社區型養老機構,床位超過170萬張。無論是公立還是私立的養老社區,聯邦政府和州政府都會給予財力支持和投入。
老齡化不會對社會發展產生明顯負面影響
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在美國也引起廣泛爭論。翟振武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雖然美國國內對如何應對老齡化也仍然在探索之中,但這些年來的有益經驗已經使得美國人在面對老齡化社會時心態相對平穩。
在人口學界,城市化帶來生育率的降低已經是一個規律性的結論。而生育率降低則造成人口的老齡化。聯合國在關于人口老齡化的研究報告中曾指出,人口老齡化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過程,是一個全球普遍面臨的問題,并將影響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
不過翟振武表示,人類有能力應對老齡化的挑戰,老齡化是一個必然的過程。他介紹,最近美國國會推出了一份有關老齡化的研究報告,對老齡化對社會經濟、政治、環境等方面的影響作出了評估。結論令不少人有些意外:老齡化并不會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明顯的負面影響。
“這份報告研究了就業力、創新力等方面,發現老年的技術人才在創造生產力方面反而比年輕沒有經驗的勞動力有更多優勢。老年人口的增加并不必然帶來社會經濟發展的衰退。重要的是人類社會要適應從以前的年輕態社會步入老齡社會的轉變,并且從退休保障、養老制度上做好體系支撐,那么老齡化社會就不會對人類社會帶來明顯的負面影響,我們也不必對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過度恐慌?!?/p>
?
?
相關鏈接:
日本老人接送車事故頻發 為老齡化社會敲響警鐘?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