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8日發布一份報告,預測如果不采取合適對策應對氣候變化,2030年前全球將新增1億貧困人口。
這份報告說,氣候變化帶來的問題已經阻礙減少貧困人口計劃的落實。而且,最為貧困的人正在遭受全球變暖帶來諸多影響,例如降水減少和極端天氣。
世界銀行行長金墉在一份聲明中說:“氣候變化對最貧困的人打擊最大。防止數以千萬計人口因氣候變化陷入極端貧困,是我們現在面臨的挑戰。”
世界銀行預計,如果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努力不夠;沒有快速、綜合和氣候智慧型的發展,到2030年,全球將有超過1億人口的生活水平跌至貧困。
報告的聯合作者斯特凡·哈勒加特說,這份報告所作結論基于對92個國家、140萬人的調查。“當我們問他們為什么會陷入貧困當中,回答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農業受到沖擊,包括食品價格上漲;自然災害,例如洪水、干旱和風暴;衛生問題,包括瘧疾、痢疾等疾病的傳播。”
報告援引的多項研究結果顯示,氣候變化可能影響農作物產量。到2030年,氣候變化可使糧食產量最多減少5%;到2080年,減產幅度可達30%。
全球變暖也將給貧困人口帶來更多衛生問題,瘧疾、痢疾以及發育遲緩發病率將提高。由于貧困國家居民收入不高、缺乏醫療保險,他們在衛生方面的花費將提高超過50%。
世界銀行的報告說,就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壓力,相比富裕家庭,貧困家庭更加脆弱,原因是他們的資產主要是劣質房屋和土地,而且基本沒有保險,因此一旦蒙受損失,無法獲得賠償。
報告指出,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和亞洲南部地區的低收入家庭在氣候變化中陷入極端貧困的風險較大。
世界銀行氣候變化部門高級官員約翰·魯姆說,消除貧困和應對氣候變化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決定性問題”,“最好的扶貧和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是制定整體策略”。
報告建議,應進一步完善社會和健康保障體系,配合有針對性的改善措施,例如加強防汛和預警系統,以及種植生命力更強的農作物。如果得以實現,今后15年有望消除或減小氣候變化給貧困人口帶來的大部分負面影響。
第二十一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定于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法國巴黎舉行。法新社分析,這份報告在氣候大會召開前發布,意在給這一大會敲響警鐘,指明急需采取措施應對氣候變化。
鏈接
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再創新高
世界氣象組織9日發布的新報告顯示,全球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持續上升,加劇氣候變化,2014年這一濃度再創新紀錄。
自2004年起,世界氣象組織每年發布《溫室氣體公報》,重點關注溫室氣體在地球大氣中的濃度。
今年的這份報告指出,1990年至2014年間,由于人類活動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長期存在,地球大氣的“輻射強迫”水平上升了36%。輻射強迫是指大氣對流層頂部垂直方向上的凈輻射變化。在溫室效應中,溫室氣體濃度增加,輻射強迫也會隨之增加,因此測量輻射強迫可推測溫室效應的影響程度。
報告說,二氧化碳是最重要的“長壽命溫室氣體”,約占過去10年長壽命溫室氣體輻射強迫總增量的83%。2014年,二氧化碳在地球大氣中的濃度達到397.7ppm(ppm是百萬分率,1ppm為百萬分之一),是人類工業化前這一水平的143%。
2014年春季地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最高時,北半球二氧化碳濃度超過400ppm。2015年春季,地球大氣二氧化碳的全球平均濃度超過這一關口。據估算,2016年這種溫室氣體的全球年度平均濃度可能超過這一水平。
此外,2014年地球大氣的甲烷濃度達到約1883ppb(ppb為十億分率,1ppb為十億分之一)的新高,為工業化前水平的254%。同年氧化亞氮在大氣中的濃度為327.1ppb,是工業化前水平的121%。
報告還強調了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和水汽增多之間的相互影響和放大效應。水汽也是一種主要溫室氣體,不過壽命短。較暖的空氣含有較多水分,因此排放二氧化碳造成的地表溫度上升會使全球大氣中的水汽增多,進一步增強溫室效應。
世界氣象組織總干事米歇爾·雅羅表示:“每年我們都報告溫室氣體濃度又創下新紀錄,要想有機會使升溫處于可控水平,我們必須馬上采取行動,大幅減少溫室氣體。”
?
?
?
相關鏈接:
張高麗會見“基礎四國”氣候變化部長級會議代表?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