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稱,2015年10月,在中國南方的一座小城,醫生切除了一位剛剛去世病人的肺部,放進一個裝運箱里。切除的肺部安放好后,醫療隊就從廣西岑溪市驅車290公里前往廣州機場,再飛往目的地。目的地是上海附近的無錫市人民醫院,一名病人在那里等待雙肺移植手術。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1月13日報道稱,他們在10月4日凌晨出發,但是在這為期一周的國慶長假期間,高速公路出現了擁堵,甚至緊急車道也不例外。這說明運輸困難加劇了移植器官的嚴重短缺:這趟車程的時長遠超正常情況。飛機原定起飛時間為上午8點20分,但醫療隊直到上午8點05分才到達機場。中國南方航空的職員拒絕讓醫療隊登機——盡管他們知道醫生們帶著要移植的肺部。
報道稱,中國在肺移植領域的著名外科醫師陳靜瑜當時守候在無錫,他事后表示,盡管醫療隊當天上午成功換到另一趟商業航班,卻感到無比沮喪。
南方航空已就此事道歉,而陳靜瑜說,相關的報道有助于改善中國航空公司對于醫療隊運送器官的態度。但幾乎每一次的器官運送仍是一場與時間的緊張賽跑。
陳靜瑜估計,2015年頭9個月里,中國各地有約300個捐贈的肺源,其中只有一半接受了移植。他稱,其余的因質量不佳遭到放棄,其中包括五六十個在運輸延誤過程中衰竭。“很多都在路上浪費了。”他說。
相比之下,根據總部設在美國弗吉尼亞州的非營利組織器官共享聯合網絡提供的數據,在今年頭八個月里,美國有1344名肺捐贈者,移植肺量達1371個。該機構負責協調全美器官的獲取和配送工作。
陳靜瑜呼吁中國建立一個能夠快速、安全地運送捐贈器官的系統。作為全國人大代表,他曾兩次寫信,呼吁為器官移植開辟轉運綠色通道,由公安局、地方官員、航空公司、鐵路系統,乃至貨運公司提供支援。
報道稱,與許多發達國家相比,中國還沒有專門的器官運輸系統,醫生必須依靠商業運輸。不僅地面交通易堵塞,民用航班延誤的狀況也屬全球最遭之列。
在其他國家,器官質量問題也一樣影響到移植,但中國的損耗程度似乎高得不同尋常。器官共享聯合網絡的發言人喬爾·紐曼表示,美國在2013年有約8%的捐贈肺未得到使用。
陳靜瑜說:“我們迫切需要一個全國性的系統,要有衛計委、交通運輸部和民航局都參與在里面。”
北京大學醫學倫理學教授叢亞麗說:“在美國,他們使用直升機。在中國,他們還沒有想出好辦法。”
報道稱,在陳靜瑜第二次向全國人大建言之后,他說自己收到了來自中國民用航空局的措辭含糊的回應。文中稱支持這個想法,但指出任何計劃均需醫院、機場、航空公司和空中交通管制人員的合作。其中沒有給出實施的時間表。不過,還是有一些變化在發生。衛計委的官員正在建立一個仿照美國的網絡來采集和分配器官。他們還在努力鼓勵國民逝世后捐獻器官。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黃潔夫表示,去年有1700名死者向公共的器官庫捐贈了約5000個器官,活體捐贈者向親屬提供了另外的2000到2500個器官。
?
?
相關鏈接:
海南每年數百人等待器官移植 僅一成獲手術機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