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王振峰認為,以互惠共贏精神加強合作,推動全球及區域經濟可持續增長,一直是中國極力倡導的。引領中國發展的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五個發展理念”,其實質就是一種包容性發展 ,這也與安塔利亞峰會主題相吻合。
資料圖片
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次會議于11月15日至16日在土耳其安塔利亞舉行。習近平主席出席峰會全部正式活動,系統、深入闡述對世界經濟形勢的看法和主張,倡導各方合作應對挑戰,共同挖掘增長新動力。
以互惠共贏精神加強合作,推動全球及區域經濟可持續增長,一直是中國極力倡導的。“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習近平主席曾在許多國際場合強調,各國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利共贏,在同享機遇時共迎挑戰,來實現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不久前召開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制定出了“十三五”規劃,這對世界經濟意義重大。多年來,中國作為全球經濟的主要發動機,直接影響全球經濟增長。“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其中,在“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等目標之前加入了“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的定語,寓意深刻。
在這個重要戰略機遇期,中國經濟需要更加注重創新驅動,加快轉型升級,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另外,開放的中國經濟也將給未來5-10年的世界經濟帶來更多的利好機會。引領中國發展的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五個發展理念”,其實質就是一種包容性發展 ,這也與安塔利亞峰會主題相吻合。
有人稱,當前及未來更長時期,全球經濟將步入結構調整期,今后全球經濟將進入一個“新常態”,市場需求相對減弱,國際金融風險可能較為突出。但在這種情況下,各國也在積極尋找新的發展路徑,多層面的區域經濟合作也更為迫切。只有堅持包容合作 ,才能促進世界經濟穩定。
對未來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有人形象地以“吐”、“納”兩字來形容。“十三五”時期,中國經濟體量將持續增大,開放程度也將越來越高;中國與世界經濟的融合將進一步加深,并展現更多機會。在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理念下,中國將“吐”出高鐵、核電等優勢國際產能,中國資本“走出去”的步伐將進一步較快。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倡導設立的“亞投行”等,無疑對推動基礎設施投資、提升就業和解決全球貧窮與不平等問題發揮積極作用。
促進民眾消費需求升級,促進國內消費品產業升級,是當前及整個“十三五” 時期中國擴大內需的重要舉措。十三億人口的中國需求,將繼續成為全球經濟穩定之錨,大宗商品、各種資源,以及資本、技術、人才,將從中國的“納”中獲得更多機會。
安塔利亞峰會主題為“共同行動以實現包容和穩健增長”,為穩定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增強各國發展信心,這次峰會上,習近平主席結合中國“十三五”規劃建議,介紹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政策舉措,讓我們共同關注習近平主席解決世界問題的“中國方案”!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