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手機江西網從樟樹市政府獲得消息,該市依法查處兩家非法排污企業,并對4名涉嫌非法排污責任人員采取刑事強制措施。(來源:11月14日中國江西網)
依法查處兩家非法排污企業,并對相關責任人刑事強制,彰顯江西在加大環保執法力度,遏制企業違法排污欲念,保護業已脆弱的生態環境,實現“綠色崛起”的目標的堅定信心。
此次查處的兩家非法排污企業,就是群眾舉報,引起江西省、樟樹市環保部門高度重視,立即組織開展調查,樟樹市公安機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條款,對上述兩家企業的行為正式以刑事案件立案查處。我覺得,這次執法行動,不僅讓涉事兩家企業付出非法排污的代價,也對所有企事業單位包括個體戶,都具有震懾和警示作用。
非法排污行為不光樟樹市獨有,全國各地都曾不同程度地存在。而排污屢打不絕,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對污染者的處罰力度偏之于松、偏之于軟。試想當違法行為不能得到及時叫停,甚至環境違法不能受到嚴厲懲處,違法成本遠小于違法所得,就會對企業形成縱容,使其把違法排污當成主動選擇,而讓那些嚴格依法守法的企業感到不公平,繼而惡化守法生態。遏制環境違法多發,走出邊執法邊違法困局,亟需加大違法打擊力度。
依法治污,已成為江西生態環境建設中的重要措施,近年來連連出“硬招”。去年出臺的《江西省環境保護廳環境行政處罰案件辦理程序暫行規定》,就明令對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違法排污造成嚴重污染的,可以查封、扣押其設施、設備。同時,強化環保執法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工作,對當事人逾期不申請行政復議、不提起行政訴訟、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此次查處的兩家非法排污企業,讓規定的處罰措施在實際中得到了落實,讓相關責任人嘗到非法排污法律制裁的滋味,這種制裁是要領刑責的,因為非法排污觸碰了法律底線。
必須看到,依法懲治非法排污行為,只是生態環境建設中的一部分,而且是治標。要從根本上杜絕非法排污等環境違法行為,必須牢固樹立“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建設綠富美江西”的理念,必須在發展上把“綠色崛起”擺上生態文明建設高度,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企事業單位,都必須從思想上認清“綠色崛起”對江西未來發展的重要戰略意義。
江西在生態資源上,擁有中國第一大淡水湖、森林覆蓋率全國第一。這是江西得天獨厚的財富寶庫,是子孫后代生存的保障。江西省委書記強衛在省委十三屆十一次全會上指出,“現在已經邁入生態文明新時代,大投入、大排放、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式路子走不通了。對江西來講,綠色生態是最大的財富、最大的優勢、最大的品牌,只有充分揚己之長,全力推進綠色崛起,才能后來居上。”這番話,為“綠色崛起”定了音,也在全省上下形成了共識。
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把“綠色發展”作為“十三五”規劃五大發展理念之一。與創新、協調、開放、共享四大理念相比,綠色發展理念內涵更豐富,涵蓋面更廣。在這個大背景下,江西的“綠色崛起”要在“十三五”有重大突破性的進展和重大的成果,這就需要進一步強化“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建設綠富美江西”的理念,以此引導經濟社會奔向“綠富美”。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促進“綠色崛起”,江西已積累許多經驗。比如,南昌高新區在“互聯網+”思維引導下,培育和引進了一批互聯網新興產業,成為全省綠色崛起的先行區、示范區、樣板區,一大批新興業態,不斷創造經濟增長的新引擎。還有現代農業,旅游、金融、物流等服務性產業,都著眼于打“綠色”品牌,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決策之中,融入經濟業態和人民生活之中,種種舉措,集中體現了全新的財富觀和民生觀。讓人們明白:綠水青山是大自然賜給人類巨大的財富,也是拿錢買不來的財富。必須處理好“金山銀山”與“綠水青山”的關系,處理好“生存”與“生態”的關系,讓環境資源成為可持續發展資源,讓生態優勢轉為經濟優勢,使生態資源成為產業轉型、財富增長的源泉,讓“綠色崛起”釋放更多的“生態紅利”。
綠色發展需要法治做保障。綠色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題中應有之意,生態文明建設,既要用先進的理念引導,靠精神文明建設去強化意識,但也離不開法治的規范和約束。尤其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背景下,在生態文明建設的框架內,必須進一步建立具有強制力、權威性和高效率的規則體系,用法治來調整利益格局、規范行為秩序,這是實現“綠色崛起”的重要保障。此次查處兩個非法排污企業,成為法治治污的鮮明例證。我們有理由相信,有了這樣的力度,再輔之以理念觀念上的引導,就一定能夠不斷促進綠色發展各種措施的有效實施,進而讓江西“綠色崛起”成為“十三五”全面小康最顯著的標志!
?
?
?
相關鏈接:
綠色發展將引領中國邁向綠色崛起之路?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