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15日在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次峰會上發表題為《創新增長路徑共享發展成果》的重要講話,就推動世界經濟發展提出四點建議。國際輿論普遍認為,習主席的一系列建議主張,對世界經濟發展具有方向性意義。
“善治病者,必醫其受病之處;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還在繼續,世界經濟仍然處在深度調整期。其表象是增長乏力、失業率上升、債務高企、貿易和投資低迷、實體經濟失速、金融杠桿率居高不下、國際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場波動等一系列問題。究其根本,習主席指出,“根子在身體機理出了問題”——上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所提供的動能已經接近尾聲,傳統經濟體制和發展模式的潛能趨于消退。同時,發展不平衡問題遠未解決,現有經濟治理機制和架構的缺陷逐漸顯現。這些因素導致世界經濟整體動力不足,有效需求不振。
“找準了病灶,就要對癥下藥。”習主席提出的建議包括:加強宏觀經濟政策溝通和協調,形成政策和行動合力;推動改革創新,增強世界經濟中長期增長潛力;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激發國際貿易和投資活力;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為公平包容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建議既指出解決世界經濟困局的要害所在,又具有可操作性。
中國主張的核心是什么?“協調”、“創新”、“開放”、“發展”是四大關鍵詞。
協調是基礎——“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習主席指出,“協調合作是我們的必然選擇。”創新是途徑。習主席指出,應該抓住機遇,把推動創新驅動和打造新增長源作為二十國集團新的合作重點。開放是手段。要繼續反對保護主義,維護和加強多邊貿易體制。發展是責任。消除貧困和饑餓,實現公平、開放、全面、創新發展,不僅是國際社會的共同道義責任,而且能釋放出不可估量的有效需求。
縱觀G20發展歷程不難看出,G20峰會看中國,已成為國際輿論的“例規”,原因很簡單,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發動機”。“我們的信心,來自于全面深化改革、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決心和行動。”“我們的信心,來自于中國經濟強勁內生動力和中國政府堅強有力的政策引導。”習主席講話中提出的兩大“信心”,給了G20峰會和國際社會一顆“定心丸”。中國的機會就是世界的機會,中國的發展有利于世界。(國平)
?
?
相關鏈接:
國平:金磚國家攜手 烈火更見真金?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