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評論>
    這樣的“幫腔”可以有
    這樣的“幫腔”可以有
    來源: 海口網 作者:程愛華 時間:2015-11-18 09:50

      11月3日,秀英交警大隊二中隊在市十四中門前路段執勤時,一電動車逆行被查,民警讓車主方某當場背誦電動車“八不準”,遭到拒絕,一位路人過來幫忙規勸說:“連交通基本常識都不懂,連基本交通規則都不遵守,怎么算得上是一個文明的海口人?”方某被說得不好意思,乖乖接受了交警的處罰。(見海口網報道

      這樣的場景,不僅交警,連筆者也感到欣慰,而這類現象應該成為“雙創”大背景下一種自覺、自發的常態。唯有如此,才能實現“知曉—參與—奉獻”的逐步深入,“雙創”這場攻堅戰才能打得更好。

      市民“幫腔”是好事,不但表明了市民對執法人員的理解和支持,更體現了他們積極參與“雙創”工作的主人翁意識。有民警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工作再苦再累都不怕,就怕市民不理解。的確,執法人員的兩條腿、四個輪追不贏強行違規的電動車,有時遇到暴力抗法的車主就更頭疼了。而市民從被動規范轉為主動遵守,不僅相關崗位人員的工作減輕了一分,這個城市的文明也多了一分。

      比起交警的規勸,市民的“幫腔”更容易讓違規者心服。就像小朋友調皮搗蛋了,老師批評他,他可能還會有反抗心理,如果同桌的小伙伴也說“你這樣做不對”,他氣勢就會消得快些,也容易心服。因為其中少了立場矛盾,不存在層級間的壓力,更容易受教。而同級之間的從眾干預也很明顯,中國式過馬路不就是很好的反面例子么?同理反證,若能充分發揮部分市民的示范作用,違規者的守法意識在“近朱者赤”下也就逐漸加強了。

      有一次,筆者參加文明交通勸導志愿服務時,停在斑馬線這頭的一電動車主看見我直樂呵:“哈哈,你也中獎了!”好一會我才明白過來:原來他誤以為我是違規行使,被抓來做文明交通勸導員了。我也被逗樂了,但也驚喜地想到,這正是市民親身參與“雙創”帶來的直接效果:違規者印象深刻,對交通知識有更多了解,旁觀者幸災樂禍之余也引以為戒,無形中加強了市民的自我約束意識,形成良性循環。

      平時說到“幫腔”,多半是旁觀者見勢附和,而市民“幫腔”交警勸違規,不是做戲,也非附和,而是一種參與者積極的態度,這個可以有!

    (編輯:吳茜)
    ?

    網友回帖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