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歲的湖南湘鄉男子萬樹立(化名)看上去讓人感覺有點不寒而栗。他周身長滿大大小小的結塊,這些結塊像石頭一樣堅硬,不時破“皮”而出。不僅如此,他腳部的一個小傷口還導致其右小腿嚴重潰爛,被多家醫院告知“只能截肢”。
23日,湖南省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張興文接受采訪時介紹,痛風石是因痛風引起的一種尿酸鈉結晶,沉積于軟組織而形成的,萬樹立這一身的怪病,就是痛風引起的痛風石。
萬樹立20多歲就出現關節腫痛,開始以為是風濕,便沒放在心上,吃東西也不忌口,啤酒照喝、動物內臟照吃。隨著病情加重,痛風石在萬樹立的手指、腳趾、踝、膝、腕、肘等全身各處關節以及皮膚下廣泛沉積,白色粉末狀的石頭還經常破“皮”而出。今年9月,萬樹立不小心被石頭劃傷右腳后跟,“開始傷口只有碗口大”,由于皮膚血運和營養差,傷口不但不愈合還越爛越大,在當地和長沙多家醫院就診后均被告知只能截肢。無奈之下,萬樹立于10月19日轉往湖南省人民醫院急診科住院。這時,他的右小腿前面爛了一個20×10cm的洞,脛骨都露了出來,腳后跟也有一個5×5cm的洞,深可見骨。
張興文醫師介紹,萬樹立不僅患有嚴重的痛風性關節炎,還因右腿嚴重感染、壞疽導致膿毒血癥,并有重度貧血、低蛋白血癥、冠心病、哮喘、肺炎、胸膜炎等多種內科疾病,“進來時因為腎衰竭還進行了搶救”。經過抗感染、對癥治療和多次清創、負壓引流手術,萬樹立的全身情況和腿部傷口均有好轉,于11月12日接受了清創縫合+創面植皮手術。醫生從其腹部取了一塊皮膚,修剪后移植到腿部。萬樹立這才保住了一條腿。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出現痛風發病率增加、發病年齡提前的趨勢,“這是個富貴病,20多歲的痛風患者屢見不鮮。”張興文提醒,一旦出現關節紅、腫、熱、痛癥狀應及時就診,確診為痛風后應按醫囑用藥,以控制代謝產物生成,更重要的是控制啤酒、海鮮、動物內臟、豆制品等高嘌呤食物的攝入,減少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發病。
延伸閱讀:
根據食物中嘌呤含量高低可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高嘌呤食物:包括各種動物內臟如肝、腦、腰、心、舌;部份海產品:如沙丁魚、鳳尾魚、蝦、蟹、貝類、濃肉汁、肉湯、熏鹵制品、雞精、菌類、菇類、蘆筍類。痛風病人應該盡量避免吃這類食物。
第二類:中等嘌呤食物:包括豬肉、牛肉、羊肉,雞、鴨、淡水魚;大豆、豆制品、豆芽;菜花、菠菜、青豆、麥片等。痛風病人在急性發作期也不宜食用這類食物,在慢性期可適量選用,但每天吃這類食物不宜超過100~150克。
第三類:低嘌呤食物:各種蛋類、精米面及米面制品;多種蔬菜,如白菜、胡蘿卜、芹菜、黃瓜、茄子、南瓜、蘿卜、芋頭、土豆等;各種水果、糖及糖果;各種鮮奶及奶制品,汽水等飲料。一般此類食物無需嚴格限量,可以適量食用。
除控制含嘌呤高的食物外,痛風病人還要注意:
1.控制體重。肥胖患者要通過飲食減肥,但要逐步進行,以免誘發痛風急性發作。
2.多飲水以利尿酸排出。每天應喝水2~3升,可適當喝飲料,但不宜喝酒精性飲料。
3.多吃堿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因為痛風病人往往合并尿酸結石,這種結石又是偏酸性,多吃堿性食物可使尿液偏向堿性,利于結石溶解,防止它再生。堿性食物包括有:蔬菜、水果、牛奶、蛋清。酸性食物有:李、梅、草莓、米、面等淀粉類食品,魚類,肉類食品。
4.控制脂肪攝入量。少吃火腿、各種肥肉、燒鴨、燒鵝、奶油、奶酪等含脂肪高的食物以及煎炸食物。
5.少吃辛辣刺激性調味品。
?
?
?
相關鏈接:
頭痛患者要學會描述癥狀?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