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大會最大的成果是各國自主貢獻方案(Intended Nationally DeterminedContributions/INDC)的提交。目前已經有167個締約國提交了INDC, 盡管目前各國所提出的減排目標仍然無法達到控制全球地表溫度上升2攝氏度以內的目標,但是對于巴黎氣候大會達成全球減排框架仍然是非常積極的信號,也是堅實的基礎支撐。客觀而言,如果繼續堅持在2攝氏度溫升目標下對各國的減排目標進行量化的談判思路,聯合國氣候大會的談判仍然可能陷入僵局。而目前的INDC的提出,在各國減排總體目標、化石能源調整路徑、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階段性目標、市場化減排機制的設計、技術轉移的可行性機制等方面都有了更加細化的國家層面的行動路線圖,這種自下而上的行動對于解決全球公共品的持續供給問題更加有利。
中國先后在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國家自主貢獻方案中提出了2030年之前的減排目標、煤炭消費總量的控制目標、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目標,同時也與印度、法國等排放大國發表了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國的這種積極態度對于全球減排框架的達成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的。作為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大國,中國在堅持“共區”原則的基礎上,對于自身的減排責任率向國際社會作出了承諾。中國的能源結構調整過程已經在加速,煤炭消費峰值有可能提前到來,甚至有最新數據表明也許2015年就是中國煤炭消費的峰值,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的增速已經顯著下降,這當然要歸功于能源結構調整的加速。氣候大會協議的達成會進一步加速中國能源結構的調整,對于清潔能源的發展提供了更加靈活的市場機制、對于新興技術的引入和開發提供了更多元的資金和機制支撐。無論氣候大會最終會達成怎樣的國際減排框架,中國依據自身的國家自主貢獻方案所推進的各項政策機制將持續推進下去,并且會引領發展中國家低碳轉型的大方向。
而今年的氣候變化大會,我們要重點關注的問題:1、原則問題: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對于“共區原則”在表述上的差異如何最終落實?是采取嚴格的區分標準還是采取彈性、動態、甚至自愿的區分標準是談判的難點所在。 2、如何對IPCC所提出的2攝氏度溫升目標無法達成情況下,解決各國減排目標與全球性目標的差距?減排的長期目標與階段性目標演化路徑如何確定?3、各國的自主減排貢獻如何進行定期的評估?相應的監督機制如何構建。4、對于全球減排的市場支持機制如何構建?對于未采取可比較的減排行動的國家,如何避免搭便車的現象?5、發達國家如何在資金、技術方面提供實質性的支持、幫助發展中國家實現其減排目標,氣候基金的來源、規模、使用規則如何確立?6、是否需要建立更為實質性的南南合作機制推進減排目標的實現?
中國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面臨國際社會的重壓之后,國內低碳發展步伐顯著加快,基礎數據工作、政策支持機制都有了很大進展。中國的INDC獲得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可,對于氣候大會的談判起到了重要的導向作用,發揮了“風向標”的作用。中國與美國、印度、法國等排放大國所發布的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則顯示了中國氣候外交策略的多元化,對于增進共識,提前對一些核心減排機制的難點予以預判大有裨益,中國又飾演了一個“穩定錨”的作用。中國在堅持“共區”原則的大前提下,已經在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對于發達國家的責任表達透露出了務實、積極的支持,這對于爭取更多的發達國家支持共區原則也是有好處的,中國又成為了氣候變化大會的“推進器”!(復旦大學金磚國家研究中心副主任,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博導 吳力波)
?
?
?
?
相關鏈接:
習近平將出席巴黎氣候大會并訪津巴布韋、南非前瞻?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