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優秀傳統文化是振興中華民族、實現偉大中國夢的立足點,民族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根基。我們要發展要強大就要重視弘揚傳統文化,以“人本”理念貫徹整個過程,從學校、家庭、社會等方面去弘揚優秀的、有利于全民身心健康的、適用于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文化精華,摒棄形式化、低俗膚淺、阻礙社會進步的文化糟粕。
首先,學校教育作為傳統文化教育的專業主體,擔負著弘揚傳統文化重要責任。所謂教育,不但要教書,更要育人。對于每一個獨立的個體,不應該是像嫁接苗那樣簡單粗暴,一切應以學生的健康發展為本。使學生掌握專業生存技能是教學的基本要求,而培養學生自主的學習能力、使之形成健全人格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對教育引導者的專業素質和心理素質要求應該嚴格而具體、有針對性,杜絕虐待或猥瑣學生等惡劣行徑的發生;同時努力為孩子們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特別是偏遠貧困地區更加需要改善;最重要的是,秉承傳統教育“因材施教”、“一視同仁”等教育理念,時刻關注孩子們的身心健康,避免校園暴力、成績優劣歧視等問題的發生。
其次,家庭教育是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健康優秀的接班人是每個家庭乃至家族發展的意義,而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塑造孩子性情的最佳模版。因此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要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父母身體力行地示范溫文有禮、尊老愛幼等優秀傳統美德,可以對孩子的三觀產生潛移默化的塑造作用。我們要把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去尊重,才能贏得他們的尊重,粗暴的干涉其興趣選擇或是強制性要求他們滿足自己的期望的“棍棒孝子”行徑,最后都只能導致溝通橋梁的坍塌和代溝隔閡的出現,且不利于家庭和諧與社會穩定。
再有,社會的精神風貌反映的是一個民族的精神風貌。每個人的健康發展都起到了推動社會穩定和諧,國家繁榮富強的作用,而發展恰恰需要以優秀的傳統文化為根基。隨著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性,然而諸如要求讀書“搖頭晃腦”、“集體穿漢服”等形式并不能真正達到弘揚優秀文化的目的。除卻學校教學、父母教育,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合作與協調也尤為重要。各界媒體的宣傳與推廣、相關部門開展的主題活動以及各類商家的積極響應,可以讓孩子在社會濃厚的文化氛圍中健康成長,同時更好地促進文化的發展與繁榮。
不要拘泥于小節,潤物細無聲的力量才是真正強大的。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不僅是某個機構、部門的工作,更是全體社會成員的責任,只有集全民之力量,才能興優秀傳統文化之風行。(李小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