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崗位和所學專業不對口,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怎么看待通過考研來逃避就業的壓力?”“如何才能具備較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如何處理好理想與現實的關系?”11月26日,“青年之聲”成長、就業、心理服務聯盟的專家們,來到河北衡水學院,開展了“青年之聲”走進高校系列活動——“就業:邁好面向社會的第一步”公益講座,并就上述問題與同學們進行了交流。
大學生要為自己設定更長遠的目標
“青年之聲”成長服務聯盟專家、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所所長鄧希泉,“青年之聲”就業服務聯盟專家、北京外企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專項事務外包部招聘主管、北京城市學院社會學講師王鑫達,“青年之聲”心理服務聯盟專家、ADCC生活藝術學院執行長、星海音樂學院客座講師汪莎,結合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和相關的就業政策,分別從職業規劃、職場規則、心理調適等方面,為衡水學院近500名大學生進行了輔導,并為現場學生答疑解惑。
11月26日,“青年之聲”走進高校系列活動——“就業:邁好面向社會的第一步”公益講座在河北衡水學院舉行。 中國青年網特約記者馬慧娟 攝
據統計,2016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預計超過770萬人,加上海外留學回國及往屆未就業畢業生,就業形式非常嚴峻。近日就有新聞曝出高校應屆畢業生因面試不理想輕生的事件,更有企業喊出“只要本科生”的口號,使很多正在找工作的畢業生產生了不少消極和畏難情緒。
“很多臨近畢業的大學生,一直在為就業、擇業、創業這些選擇而焦慮,其實,就業只是你們邁向社會的第一步。大學打下的基礎是什么樣的,你們的未來就可能是什么樣的。”鄧希泉從“大學四年怎么過”開始講起,用自己的親身經驗和體會告訴在場的大學生,如何實現從準青年精英到青年精英的跨越。
“如果從一進大學校門就開始為成為青年精英做準備、打基礎,讓自己的能力和素質不斷得到提高,畢業的時候就不會再焦灼。”鄧希泉說。他認為,大學的終極目標,不僅僅是讓學生就業,而是將學生培養成優秀的青年,為自己成為青年精英做準備。一名青年跨入大學,就成為了一名“準青年精英”,應當跳出就業看問題,為自己設定更長遠的目標,就是讓自己有能力和積累實現不斷地向上流動。
“青年之聲”成長服務聯盟專家、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所所長鄧希泉為在場的大學生講解如何實現從準青年精英到青年精英的跨越。中國青年網特約記者馬慧娟 攝
不要小看任何一件小事
鄧希泉說,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的高等教育經歷了從精英教育階段到大眾化教育的深化階段這一過程,大學生的就業模式也從精英就業模式轉到了基層就業模式,而近幾年嚴峻的就業形勢,以就業為主導這一教育模式的困境,讓很多大學生在就業、擇業與創業之間徘徊、猶豫和焦慮,而巨大的就業壓力,讓很多畢業生在找工作時產生了大量的負面情緒與認識。
他提醒在場的大學生,“準青年精英”這一身份并不能保證大學生很好地就業、擇業和創業,而是存在一種向下流動的可能,即不具備相關素質,就會被淘汰。因此,要認清楚“準青年精英”這一身份和定位,對自己要有信心,設定的目標要符合自身的特長、能力和預期,不要不切實際地狂想,也不要因為一點挫折就失去信心。
“青年之聲”就業服務聯盟專家、北京外企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專項事務外包部招聘主管、北京城市學院社會學講師王鑫達為大學生講解如何做好職業規劃。中國青年網特約記者馬慧娟 攝
?
?
?
相關鏈接:
萬寧女大學生偷抱走男嬰欲圓母親抱孫夢 獲刑3年?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