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6年1月起,山西省城鄉低保家庭中的高齡老年人(80周歲~99周歲),以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必須依賴他人長期照料的失能老年人,每人每月分別可以得到30元~60元補貼。與此同時,全省10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月補貼標準也將由現行的200元提高到300元。(12月2日《經濟日報》)
事關民生福祉,宜有長遠眼光。目前國內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已超過1800萬,并正以年均100萬以上的速度增長。中國傳統的尊老美德,在新形勢下需要不斷更新內容。尤其是中國人均GDP已經超過5000美元,經濟條件越過這個分水嶺之后,社會福利制度也應實現從補缺型向普惠型飛躍。山西建立全省統一補貼制度,錢雖然不算多,但傳遞出改善民生的信號,對保障高齡和失能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應對人口老齡化趨勢,具有重要意義。?;?、兜底線,政府義不容辭,各地都應進一步針對老百姓的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困難解決機制。
早在5年前,國家民政部就明確表示,我國將建立養老服務補貼制度。對于低收入的高齡、獨居、失能等養老困難老年人,經過評估,采取政府補貼的形式,為他們入住養老機構或者接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提供支持?!吨腥A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提出,對生活長期不能自理、經濟困難的老年人,地方政府應當根據其失能程度等情況給予護理補貼。國家鼓勵地方建立80周歲以上低收入老年人高齡津貼制度。同時,國家根據經濟發展以及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物價上漲等情況,適時提高養老保障水平。
老人的境況如何,是衡量一個地區富裕程度和文明程度的尺度。有些地方,建立和推行高齡津貼制度既沒有一個時間表,更沒有實際行動,導致民政部的要求被“架空”,這除了因為一些領導干部對此思想認識不足和片面追求經濟發展外,也與相關制度不健全、不統一,專門的法律還不夠完善有關。
一方面,盡管近年來事關民生的很多重要事務均納入政府預算,如基本養老、失業、城鎮職工基本醫療等分別納入各級財政預算編制范,但高齡津貼大多尚未納入財政預算,這就給一些地方政府有關部門敷衍塞責提供了口實;另一方面,目前高齡津貼在國內并沒有作為一項統一的、成熟的社會保障制度得到確定,由于缺乏法律上的強制力,給拖延施行提供了回旋余地,也使這項惠民之舉難以得到均衡推行。
凡事都有起步之難,現在,國家從立法高度提出實行高齡津貼制度,各地理應積極響應、步調一致,將高齡津貼納入各級財政預算,落實資金,把國家送給高齡老人的“紅包”不折不扣送到老人手里。應該說,高齡津貼這項事關民生福祉制度,既有自上而下的強力推動,又有來自民眾的歡迎支持,理當得到令人滿意的落實。
?
?
?
相關鏈接:
事關交通管理涉及市民出行 海口電動車管理辦法引廣泛反響?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