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政府幫我們修建了兔舍,給我們送來10只母兔、20只種兔,經過不斷地繁殖,現在已經有200多只兔子了!”說起脫貧致富經,海口市瓊山區龍塘鎮多賢村的“養兔專業戶”柯運柱臉上寫滿感激。
多賢村是海口市瓊山區較偏遠貧困的村莊之一,2010年,全村人均年收入僅2700元,是典型的貧困村。經過幫扶,2014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112元,超過海口市人均可支配收入3000元的扶貧標準,實現了脫貧。
3年前,海口市瓊山區共有76個扶貧村,目前這些村莊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全部達到或者超過省、市規定的脫貧標準。全區共減少貧困人口903戶3666人,占省、市下達任務的115%。一系列扶貧成效的背后,是瓊山區創新扶貧工作機制、多部門聯動對口扶貧的結果。
瓊山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國強介紹,瓊山每個扶貧村都有專門的幫扶單位,都有專門的干部負責扶貧工作。
瓊山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覃俊介紹,產業幫扶也是瓊山一直以來都堅持的思路。為實現“輸血式”幫扶向“造血式”幫扶轉變,瓊山因地制宜,每個鎮、村都發展了自己的優勢產業。據統計,瓊山區在扶貧村共建產業項目23個,其中養殖項目14個、種植項目9個。而這些,都為農民的持續增收提供了保障。
?
?
相關鏈接:
非洲脫貧路上的中國力量?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