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女士的個人征信記錄中,顯示為已婚。
以前辦信用卡時錯填“已婚”,成都一單身女子辦房貸遇阻
新聞背景
成都市民政局取消出具“單身證明”
9月30日,成都市民政局發布《成都市民政局關于進一步規范出具(無)婚姻登記記錄證明的公告》。公告中稱,即日起,成都市各婚姻登記處除辦理涉臺和9個國家(哈薩克斯坦、芬蘭、奧地利、荷蘭、德國、阿根廷、烏拉圭、墨西哥和波蘭)的公證事項外,不再向任何部門和個人出具(無)婚姻登記記錄證明。
至今未婚的賈女士,在銀行的征信系統中,卻是實實在在的“已婚人士”。因為,她在辦理一張信用卡時,在協議中誤登記成了“已婚”。受此影響,她剛購買的一套房子也無法辦理貸款。
接下來,賈女士遇到的尷尬還沒完,就在她想盡辦法證明自己“未婚”時,跑遍了民政局、街道辦,都無法開到“單身證明”。難道,一個單身女子,因為一次筆誤,就要從此成為“已婚人士”了嗎?
貸款被拒
因銀行顯示“已婚”
12月4日,直到接到銀行電話,賈女士才發現自己“被結婚”了。在電話中,銀行的工作人員告訴她,因為婚姻狀況一欄和此前的手續有出入,她申請的購房貸款無法辦理。
今年10月初,賈女士在成都市雙流縣看好一處房產,交完首付,她向銀行申請公積金貸款。10月20日,賈女士簽完辦理貸款的所有列合同。這時候,銀行要求她再簽一份未婚承諾書。“我簽了,還按了手印。”賈女士說。
12月4日,沒等來銀行放貸,卻等來了銀行說她違約的電話,“你的征信系統里顯示已婚,沒法辦理貸款。”
這時候,另一邊的開發商也反復催其交款,“再不交款,要告你違約了!”賈女士被這一系列的事搞得一頭霧水,“我至今一直是單身,怎么就已婚了呢?”
陷入死結
多部門不開“單身證明”
如何解決這一難題?銀行的工作人員告訴賈女士,唯一的辦法是去民政局開具單身證明。
可4日等到她找到民政局才被告知,今年8月,民政部就已下發公告規定,除辦理涉臺和9個國家的公證事項外,各婚姻登記處不再向任何部門和個人出具(無)婚姻登記記錄證明。而成都也于9月開始正式實施這一規定,“單身證明開不了了。”
賈女士將這一情況反饋給銀行后,銀行的工作人員又讓她到戶籍所在的街道辦開具證明。但這一要求同樣遭到了街道辦拒絕,“我們根本沒有權利開單身證明。”街道辦的工作人員說。
找到根源
辦信用卡時填寫錯誤
明明是單身,怎么征信系統就顯示已婚呢?反復折騰了幾天后,賈女士終于找到了原因。
7日上午,賈女士拿到個人信用報告明細。明細上顯示,唯一被登記成已婚的記錄,是她在興業銀行辦的一張信用卡。“沒想到,是這張已經注銷了的信用卡。”賈女士說,她的一個在興業銀行上班的朋友幫她辦理的。
最后,在朋友的建議下,賈女士帶上證件和戶口簿前往高新區公證處進行公證。當天下午5點,賈女士終于拿到了公證處開具的單身證明。隨后,興業銀行將其婚姻狀況更改為“未婚”。下一步,賈女士將向個人征信系統提交申請,“希望盡快改過來,免得耽誤銀行放貸。”
(記者吳柳鋒實習生鄧紹希攝影報道)
/新聞觀察
民政部門只“消滅”一項證明的政策變化,在數量上遠遜于一攬子“拒開”18種證明的公安機關。但公眾的反應卻截然不同,因為俗稱“單身證明”的(無)婚姻登記記錄證明,在人們的現實生活中用途還頗為廣泛:據高新區六個婚姻登記處的統計數字,再此之前,一年大概要辦理10萬份“單身證明”——由此可見,“單身證明”不僅不“奇葩”,相反,還挺主流。
那么,人們為什么需要這項證明呢?其最主要的需求,來自房產交易。
“單身證明”其實很有需求
貸款、過戶、出國都要用
費解>>>
能不能協調好了再改規定?
因為遷過戶口不得不多地輾轉分段開“單身證明”的例子,在新聞報道中屢見不鮮,取消固然能省去一些麻煩,但人們擔心,這份證明民政部不開了,其他機構仍然需要怎么辦?
其實之前,就有媒體記者向工商銀行、北京銀行等多家銀行的客服致電咨詢,在辦理購房貸款時是否需要提供“單身證明”?收到的答復均是根據目前的規定,需要提供借款人及配偶的有效身份證件、婚姻狀況證明。至于民政部門不再開具“單身證明”怎么處理?需要跟具體辦理貸款的支行咨詢解決。
正準備在外地貸款買房的劉女士,有點擔心自己會成為政策過渡期的“犧牲品”。
對于民政部門“將會協調各方,銜接好此類證明未來如何開具或取消開具等相關事項”的說法,劉女士感到費解:“為什么不能政府部門先協調好了,再改規定呢?本來開證明就麻煩,異地事兒更多,要是一邊兒不開,一邊兒非要,我找誰哭去?”
支持
“供給決定需求”必須倒逼?
對于民政部門不再開具(無)婚姻登記記錄證明,有困惑,有質疑,也有支持。身為一名基層公務員,陳曦(化名)就認為民政部門的做法“非常務實”。
“買房過戶要‘單身證明’并不是國家的統一規定,住建部有過說明,但是民政部門不可能去跟全國的房產登記部門說,你們不要再讓人開這個證明了,這不現實。”陳曦說:“但是現在民政部說我不開了,那這些規定就等于是形同虛設,不取消也得取消了,供給決定需求嘛。”在陳曦看來,民政部門的做法雖然看起來不太完美,但“實際上是最有效率的。”
而曾經為戶籍和婚姻記錄證明在京、廣、豫三地奔波過的小林,也覺得民政部門“拒開”證明有利于解決問題,“就我自己的經歷,感覺其實跑了兩三趟以后,多磨磨嘴皮說點兒好話,工作人員看我實在沒辦法,幫幫忙也就把事辦了;而現在沒這個證明了,他們知道我再怎么跑來跑去,都不可能把這個證明給開出來,也就沒必要讓我再跑了。”
編后
應讓“數據跑路”代替“群眾跑腿”
今年,國務院有關部門針對社會反映強烈的“證明多”“證明繁”問題,研究制訂系列簡政放權措施,力圖解決類似“你媽是你媽”的荒唐證明問題,為群眾服務,方便群眾辦事。
有關部門不開證明,固然是為了解決老百姓辦證多、辦證難的問題,但這種做法在過渡時期很可能會給群眾帶來新的麻煩。正因為多部門的數據沒有統一,才會出現成都賈女士那樣的民政系統是“未婚”,銀行系統是“已婚”的尷尬。
信息化為現代社會治理提供了便利,本來可以讓數據跑路的事情,為何要讓群眾勞苦奔波呢?希望未來,“人間證道是滄桑”的事情不再出現。
?
?
相關鏈接:
“流程再造”是杜絕奇葩證明的關鍵?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