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評論>
    躲掉了賠償,怎么給孩子樹立榜樣?
    躲掉了賠償,怎么給孩子樹立榜樣?
    來源: 海口文明網 作者:林雁翎 時間:2015-12-11 20:16

      11月20日晚,深圳龍崗街道愛聯愛新小區內的54輛車被四個“熊孩子”劃傷,之后涉事孩子和家長遲遲未現身。直到一家汽車維修公司表示愿意免費承擔全部車輛的維修之后,涉事孩子才終于被找到。12月6日,其中的3名孩子在家長帶領下,來到該公司參觀維修作業并參與洗車。(見海口網

      劃車事件是解決了,但為何家長半個月之后才現身?是”不知情”?可小區物管負責人說的“有兩個孩子還在事發后就立即請假了”又怎么解釋?是真湊巧,還是家長為躲避賠償故意為之?

      在劃傷車子后,勇于擔責的態度比賠償的能力更重要。也許賠償價格對一些普通家庭來說難以承擔,可承認錯誤的態度更重要,這將教會孩子“誠信”和“擔當”。言傳不如身教,大人的行為會直接影響孩子,逃避責任的家長,又如何教好孩子呢?相比前陣子曝出“孩子刮人車,媽媽留下‘愿賠紙’”的新聞,一樣是“熊孩子”,不一樣的是“別人家的媽媽”。

      孩子還未意識到劃車的后果,但家長應該給他樹立“勇于擔責”的榜樣。首先,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吸取教訓,以免再犯。其次,平時看到孩子有不好的習慣時,應及時糾正、教育,避免錯成習慣,鑄成大錯,到時家長就追悔莫及了。最后,注重對孩子的社會公德教育,養成不損壞他人物品、不破壞公物的好習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理應以身作則,從小事開始,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教育孩子,由淺入深,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成為一個有擔當、有道德的人。

    (編輯:程愛華)

    網友回帖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