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炳,爸爸給你唱支歌。”話音剛落,一曲《世上只媽媽好》便哼唱起來,聽到歌聲,癱瘓在床的6歲孩子發出“咯咯”的笑聲……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中山一院”)的病房里,愛的歌聲已經哼唱了1年,那個名為小炳、曾被“判決”只有3個月生命的男孩,勇敢闖過一次次開顱手術關,戰勝了兇險的腦部膠質瘤。而為了給他治病,家里已經花了數十萬元,難以承擔他的康復治療費。小炳一家未來的路,又變得模糊。
父親為給兒子治病賣了宅基地
小炳出生于海南省樂東黎族自治縣鶯歌海鎮一個農民家庭,一歲多的時候,父母發現他跟其他同齡孩子不一樣,性格孤僻、多動,走遍了海南省的各大醫院,卻沒有檢查出問題,只是被診斷為“精神發育遲滯癥”。
農村收入不多,為了給兒子看病,小炳的父親陳太勇幫人做苦力攢了一年半的錢,于2013年7月帶著孩子來到廣州,輾轉6家大型醫院后,小炳最后被中山一院收入院。同年8月,該院神經外科診斷小炳腦部長了一個4厘米的膠質瘤,如不手術,3個月內會有生命危險,而進行手術需要至少40萬元費用。
為了籌款,陳太勇立即回到海南,賣了宅基地,得款30萬元,又找親友借了十幾萬元,總算把兒子送進手術室。
兒子術后昏迷父母不離不棄
經過了7個小時手術后,小炳被送入了ICU,此后他一直昏迷、高燒不退,無法正常呼吸,醫院下達了病危通知書。那段時間,陳太勇和妻子整天以淚洗面,但不愿放棄,他們聽說,在昏迷的孩子耳邊不斷唱歌、說話很管用,于是,每當ICU開放探視,他們就跑到兒子床前輕輕唱歌:“世上只有媽媽好……”
皇天不負有心人,在小炳昏迷的第98天,陳太勇感覺到手里握著的兒子小手指頭輕輕動了一下,這個簡單的動作足以讓陳太勇興奮不已,他和妻子急切地貼近兒子耳邊說話:“小炳,我是爸爸,這是媽媽,你還認識嗎?”在父母的呼喚下,小炳努力地睜開了眼睛,遲疑片刻臉上露出笑容……
母親照顧孩子太勞累也病倒了
盡管手術成功,但由于手術對腦神經產生一定影響,小炳出現偏癱,不能像正常小孩一樣吃飯、走路。醫生囑咐過,小炳手術后需要三五年的康復期,還要做針對神經方面的治療和腦骨修補,持續治療的話,肢體活動能力能恢復到80%,屆時便能做到生活自理。
醫生的話不斷在陳太勇腦海回蕩。由于晚婚晚育,他到了很大年紀才生下小炳,如今自己已經48歲,如果到了自己年邁體衰時,孩子還不能恢復,那可怎么辦?
“帶孩子看病以來先后花費近80萬元,這些錢除了賣地的30萬元,有20多萬元是向親戚朋友借的,有10多萬元是廣州的好心人捐的,還有民政部門救助報銷了20萬元。”陳太勇告訴新快報記者,如今,家里一貧如洗,只能用低保金在醫院附近租一家極便宜的出租屋,安頓出院休養的兒子。小炳頭部右側至今仍然留有一處傷口。而如今的小炳,身體右側非常僵硬,不能獨立行走,智力發育也遠不如同齡兒童。
小炳的治療費還沒有著落,困境又再一次降臨。小炳的媽媽為了照顧孩子,每天只能睡四五個小時。近日,她因為勞累過度暈倒在家,醫生在她的甲狀腺處發現了結節,需要做手術切除,治療費用又需要六七萬元。
父親背水泥掙錢背一袋掙8角
得知陳太勇一家的困境后,海南省樂東黎族自治縣政府呼吁全縣部門捐款,樂東縣紅十字會甚至發出“呼吁書”,向各界募捐。“副縣長捐款1000元、縣委辦捐款1600元、縣公安局捐款1.87萬元……全縣總共募捐到善款73556.5元。我非常感謝鄉親們的幫助,社會的關心和資助,我們一輩子難忘。”陳太勇說。
為了恢復家中經濟,慢慢存錢給孩子做康復治療,陳太勇挑起了家中重擔。他白天帶著兒子到醫院照顧妻子,晚上獨自前往工地打零工,背水泥掙錢,背一袋水泥才賺8角錢。“很多人勸過我,應該選擇放棄,但在困境面前,我從不想那么多,我只要知道為兒子打拼是對的,就行了。”陳太勇說。
?
?
相關鏈接:
人肉占位缺失公德并無親情托詞?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