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的星空
飛馳的藏羚羊 彭措 攝
“西藏生命禁區的經歷與見聞”,看到《雪域阿里》封面,我被這句話深深的吸引。西藏素來是游人向往的“雪域凈土”,西藏“生命禁區”又是什么樣子呢?
人生的際遇總是在偶然間蔓延開來。大二時期與謝老師有了接觸。那時候未見過真容,在記憶里老師的名字十分奇特。后來與老師溝通交流時,在老師的空間里看到老師援藏,進駐阿里的故事。我喜歡富于挑戰的生活,看到老師在阿里的經歷,我十分激動。得知老師要送書給我,更是喜不能已。好事多磨,期間因為考試等原因未能及時赴約拿到《雪域阿里》這本書,也延緩了我與這本書見面的時間。不過正因為這期間的曲折,看到此書時,讓我更加珍惜,相見恨晚之感油然而生。
我緩慢地翻動書頁,生怕錯過哪個詞,哪句話,整整三天,沉浸在書里無法自拔。藍天白云,雪山大湖,經幡牧歌……老師把我帶到了一個遙遠而神秘的雪域高原。
“陽光熾烈,山體裸露,戈壁綿延,灰暗蒼涼,讓人仿佛進入月球、火星;可是,在那幾乎寸草不生的生命禁區,卻有健壯的野驢、悠閑的羚羊,有雪山下的牧歌、碧湖畔的海鷗,還有那馱鹽的羊群、轉場的牦牛,飛馳的駿馬、歡快的鍋莊,又讓人回到遠古部落時代;每年,成千上萬的人叩拜神山——岡仁波齊,沐浴在圣湖——瑪旁雍錯,則讓人走進奇幻的神話世界……”被科學家稱為“生命禁區”的雪域阿里,在老師筆下變成了令人向往的天堂。就像王安石在《褒禪山游記》中寫道的“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
圣湖邊的瑪尼石與經幡
追夢人行走在高原
阿里美得像天堂,可是在海拔5000米的藍天下往往暗藏危機。阿里可稱為“另類的天堂”。在生存極限上生活,仿佛每一秒都是生與死的較量。阿里之眠是充滿陷阱的黑洞,許多人在夢中永不復返。大概因睡眠時人的抵抗力減弱。猶如不設防的城市,死亡的偷襲格外成功,時時會聽到某人睡著睡著就“過去了”的傳聞。每天早晨起來看見大家都還活著,心中就會充滿了重新誕生的快樂。謝老師在阿里工作期間得過一次感冒,這個普通再普通不過的小病,在阿里卻整整耗費了三個月,身體才恢復過來。
阿里,這個令人生畏的地方在老師的筆下卻被賦予了詩意與活力。生活總是充滿了挑戰與苦痛,能“苦中作樂”彌足珍貴。在老師的筆下,我看到了對生命的敬畏,對阿里的熱愛,對祖國的期盼和對人民的熱愛。阿里一個個風雪的夜晚,卷走了老師三年最好的年華。它濃重的身影,橫亙在生命的原野上。阿里向老師的身體索取了高昂的代價(老師回來之后得了關節病)之后,饋贈了一件終生享用不盡的珍寶,這就是艱苦生活對生命的磨練與挑戰。
老師的文字是有溫度的,無數次,我被感動得掩面而泣,對生命的敬畏,對阿里的祝福油然而生。雪域高原,那里純潔安寧,是離天堂最近的地方,令我心馳神往。
感謝老師,感謝老師贈與我此書。它帶給我的震撼與反思,已不能用言語來表達。魯迅先生曾說過“生活太過安逸,工作和學習就被生活所累了”。只有真正到過阿里,經歷過這些事情的人,才能真正懂得“阿里”這兩個字,不再僅僅只是一個地名,它更是一種精神,一種信仰。
冬季出行,時常要牽馬行走
美麗的夏季牧場
合上書頁,不覺中眼淚竟落了下來。這眼淚有對謝老師的敬仰,有雪域阿里帶來的感動,有對靈魂的洗滌,對生命的升華。朦朧中我似乎走上了“世界屋脊的屋脊”,看到老師單薄而堅毅的身影在雪山戈壁間徘徊,聽到蒼茫星空里傳來倉央嘉措的真情感言:
你見,或者不見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
情就在那里
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
愛就在那里
不增不減
(沈玫 西北工業大學)
?
?
相關鏈接:
拉薩海關助推西藏開放型經濟發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