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癮,又稱網絡過度使用癥。雖然大家都聽說過“網癮”這個詞,但對它的認識卻是冰山一角。何為網癮?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界定:一是情緒方面,假如一個人長時間上網后出現過度興奮、低落或不正常的焦慮,就有可能染上網癮。二是人際關系方面,不能跟同齡人交友,不能融入家庭生活,這些都是網癮的特征。三是社會活動方面,因為上網打亂學習和日常生活的正常秩序。
從“說網癮”到“染上網癮”,未成年人迷戀網絡的原因何在?一方面互聯網的普及讓上網更加便利。手機、ipad、電腦等上網工具無處不在,幾乎每家都有,就連小孩、老人都會上網。另一方面,未成年人處于自控力差、叛逆心強的成長段,對網絡世界有難以控制的好奇心,當父母、老師越反對未成年人上網,他們就越想嘗試。
不少家長在幫孩子戒網癮時,多半靠“堵”,很少想到“疏”。拆掉所有網絡,減少零花錢,天天“圍追堵截”,這些并不能戒掉網癮。其實,要治網癮,得從家長開始。
家長要帶好頭,多主動和孩子溝通。真人秀節(jié)目《爸爸去哪兒》里面有個場景:劉燁兩父子坐在一起,劉燁一直在玩手機,兒子諾一哀求爸爸跟他聊聊。家長自己都冷漠孩子,孩子找不到溝通交流的對象,也學著父母上網找樂趣了。如果家長帶好頭,多花點時間陪孩子,多談心而不是控制、命令,讓孩子把興趣從網絡轉移到現實生活,這樣還需要擔心孩子患上網癮嗎?
家長還要減少對網絡的偏見,引導孩子正確使用網絡。有的家長總覺得自己玩手機、上網是正常合理的,孩子上會網、玩會手機就十分緊張,覺得那是網癮,這是對網絡的偏見。想問問家長們,如果讓你一天不上網,你會怎樣?筆者相信很多家長都會反對。同樣地,一味禁止孩子上網,也會激起孩子的抵抗、叛逆心理。保護孩子不是對上網say no而已,而是要教會孩子正確使用網絡,例如把網絡當成一種學習工具,作為緩解學習壓力的休閑方式之一,而不是把它當作生活的大部分甚至全部。
家長要預防孩子的網癮,不妨從培養(yǎng)孩子其他方面的興趣入手。如果有人花大把時間在同一件事情上,說明他真的很喜歡做那件事。孩子沉迷上網亦是如此,他們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沒有喜歡做的事情,就只能靠上網來打發(fā)無聊的時間。家長不妨考慮挖掘孩子其他的興趣點,如果總念著“以學業(yè)為重”,孩子會覺得學習是很枯燥的事,他們需要一定放松,但又不知道如何放松,這就需要家長來引導。家長們可以根據孩子的性格和天賦來培養(yǎng)他的興趣,豐富課余生活,減少網絡對孩子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