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于12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強調,要加大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力度,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改革舉措。會議同時重點部署了國企、財稅、金融、社保四大領域改革。至此,2016年中國“改革全景圖”正式確定。
在國企改革方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這一內容曾出現在今年11月4日發布的《國務院關于改革和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若干意見》中。
財政部財科所公共資產研究中心主任文宗瑜對中新社記者表示,國企改革的一大重點應放在“做強”,擺脫過去通過高杠桿率和高負債“做大”企業的傳統思維。
文宗瑜表示,改革首先應力促國企從產能過剩的行業退出,同時通過國企合并整合優勢資源,減少重復投資,發揮產業協同效應。此外,國企改革還應該加強對國有資產的管理,包括加強審計及對國企真實負債情況的調查等。
在財稅體制改革方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抓住劃分中央和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完善地方稅體系、增強地方發展能力、減輕企業負擔等關鍵性問題加快推進。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張德勇表示,財稅體制改革的頂層設計共有三大任務,分別是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完善稅收制度以及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其中后兩項任務牽涉利益復雜,也正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著力部署的問題。
張德勇表示,稅制改革可能成為財稅體制改革的突破口。“一方面結構性減稅等措施有助于企業降低成本,是搞活企業、穩定經濟的方式;另一方面,只有稅制理順了,政府間財政關系才有重構的可能。我認為下一步,加快金融服務業的營改增探索仍然是一個重點”。
在金融體制改革方面,會議特別提出要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股票市場,抓緊研究提出金融監管體制改革方案。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部長徐洪才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金融改革的目標是提升金融服務于實體經濟的效力。在經歷了今年股票市場的動蕩后,此番提出金融監管體制改革,意味著防范金融風險的重要性得到提升。
徐洪才表示,加強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可包括完善央行“最后貸款人”角色、加強“一行三會”在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協調以及提升監管專業性和監管手段的現代化水平等。
在社保體制改革方面,本次會議提出加快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和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對中新社記者說,社保體制改革解決的是公平性和可持續性的問題。“例如在完善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制度上,目標是建立‘多繳多得’的機制,只有這一公平性機制實現,才能實現精算平衡。社保的財務穩定性才會提高。”
本月16日,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曾在《人民日報》針對社保改革撰文,他表示改革應抓住養老和醫療兩個重點,解決精算不平衡、政府企業個人以及中央和地方之間責任分擔機制不合理、制度條塊分割等問題,使社會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
?
相關鏈接:
胡鞍鋼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結構性改革的“四則混合運算”?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