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媒體報道山東某藝考培訓機構盜用考入名校的藝考生信息進行虛假宣傳和招生,導致眾多考生不僅浪費了時間和金錢,更白白錯過了最佳培訓時機。
近十多年來,藝考越來越火,伴隨而來的是各地藝考培訓機構數量翻倍增長。這其中,魚龍混雜著不少無資質或資質不全的培訓班,將藝考宣傳為進入高等學府的“廉價門票”,忽悠高考生放棄正常的沖刺復習時間去上培訓班。
不少培訓班從一開始,就用“上線率”誘惑考生,期間要求不斷交學費。臨考的時候,組織學生輾轉于不同的考點之間,車票、住宿等環節少不得又多挨幾刀。從備考到臨考,培訓班的一舉一動都關系著考生的高考復習、專業學習和臨場心態。所以,選擇培訓班需要一雙慧眼。
7年前,難以抵抗培訓班灌輸的“文化分不夠,藝考分來湊”的誘惑,我和身邊很多同學也曾揣著這種“易考”小心思,趕過藝考的“時髦”。我對見過的很多培訓班的印象是:用考生的夢想玩概率,目的只是賺錢。
那時候,培訓班的廣告像雪片一樣落在課桌上,宣傳單上,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通過該機構,有多少學生考上名校之類。在不能出學校、手機尚未實現上網功能的“與世隔絕”狀態下,在上一屆高三學生組團外出藝考的影響下,這種“易考”宣傳在激烈的高考競爭中,似乎真的像“魔彈”,被擊中者應聲倒下。即便如今信息暢通,又有多少人能抵抗“上線率”的誘惑?
我的一名學姐,當年報了播音主持培訓班,學習所謂的“氣沉丹田”和“字正腔圓”,然而考試中卻敗下陣來。因為培訓班的老師并未領教過真實的藝考場景,教課的時候很糊弄。“運氣”最好的同學,被培訓班老師夸贊有天分,從而很“負責”地扣著不放,期間不停地交錢學專業,最后藝考過關了,文化課卻被耽誤得一落千丈,不但鎩羽而歸,還錯過了原本可能性較大的院校。
他們還算好的,交高價報“保過班”卻遭遇對方失信的學生也大有人在。培訓班將沒考上的責任推到“考生太緊張”上,是最常用的伎倆。就這么一偷梁換柱,不管緊張是不是考試失敗的決定因素,考生和家長也只能吃這啞巴虧。
更有甚者,在臨考時散播“花錢疏通關系”的言論,一看便知的謊言在那種環境下被傳得很邪乎,加上一些托兒作祟,心存僥幸、前仆后繼者眾。
為了夢想也好,為了藝考能讓高考很“易考”也罷,孩子們紛紛選擇藝考,可以理解。某些培訓機構或許碰巧可以給我們一張通向象牙塔的“合格證”,可這種“碰巧”得有多巧才能碰到?
眼下,藝考大幕徐徐拉開,選擇藝考培訓班要慎之又慎,切不可因為某些培訓班那一石激起的內心波瀾而自亂陣腳,用高考的成敗做賭注。否則,不僅搭上時間、金錢和精力,甚至賠上原本用文化分就能上某個高校的可能性。
?
?
?
相關鏈接:
濟南藝考沖刺訓練 考生泳裝大秀性感山東高三學子“清涼上陣”備戰藝考家長揭藝考腐敗:考重點高校需砸百萬 有人直接送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