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戶籍改革
京滬粵等大城市實行積分落戶
“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并與城鎮居民有同等權利和義務。實施居住證制度,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今年12月10日,《北京市積分落戶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發布,對居住證持證人申請落戶的條件進行量化。目前北京、上海、廣州、天津等一線城市均實施積分落戶制度,為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打下關鍵的基礎。12月12日,國務院正式公布《居住證暫行條例》,提出在全國建立居住證制度,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和便利向常住人口全覆蓋,明確了居住證持有人通過積分落戶的通道。
【專家點評】中國區域科學協會會長楊開忠:北京實施積分落戶政策是一個重大進步,積分制和北京的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職能定位相結合,有助于實現北京的城市發展定位;把積分制和城六區的人口疏解結合,有助于實現城六區的人口疏解;把積分制和學歷、創新相結合,有助于打造北京高精尖的人才結構,優化空間布局;把積分制與北京的人口資源和發展緊密結合,有助于協調人口資源和發展的關系,實現勞動力要素和人口的流動。
保障房建設加快,公租房將覆蓋更多人。馮蕾攝
10、保障房改革
公租房將擴大到非戶籍人口
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明確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方向,以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為主要出發點,以建立購租并舉的住房制度為主要方向,把公租房擴大到非戶籍人口。據統計,2015年,全國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計劃新開工740萬套(其中各類棚改580萬套),基本建成480萬套。今年1至10月,全國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已開工747萬套,基本建成688萬套,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專家點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當前的城鎮住房保障呈現以下特點:一是住房保障體系初步形成,住房保障的形式更加多樣。二是財政支持政策力度不斷加大,2007年到2014年中央財政投入保障性住房的資金增長了26.5倍。三是保障管理制度趨于健全。住房保障中一些新的問題也在出現:第一是資金問題。隨著住房保障量的累積增加,保障資金必須增加渠道和擴大來源。第二是退出問題。隨著保障性安居工程實施時間加長,保障家庭動態管理的問題上升。如何根據國情,健全體制機制,切實做好從事前準入到事后退出的全面管理,還需要各級政府積極探索,切實做到保障公平、提高住房保障資金使用效率、節約土地住房資源。
?
?
相關鏈接:
兩會傳遞十大民生改革時間表?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