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015年2月14日,在陜西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瞻仰中共七大會址。
五、12次講述共享發展理念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12次考察中講述了共享發展理念。
1、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對困難群眾,我們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千方百計幫助他們排憂解難,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時刻放在心上,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千家萬戶。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在河北省阜平縣看望困難群眾時的講話
2、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特別是高度重視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一定會給鄉親們更多支持和幫助,鄉親們要發揚自強自立精神,找準發展路子、苦干實干,早日改變貧困面貌。
--2013年2月2日至5日在甘肅定西、臨夏等特困地區考察時的講話
3、發展是甩掉貧困帽子的總辦法,貧困地區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把種什么、養什么、從哪里增收想明白,幫助鄉親們尋找脫貧致富的好路子。
脫貧致富貴在立志,只要有志氣、有信心,就沒有邁不過去的坎。貧困地區基層干部長期風里來雨里去,對他們要給予更多關愛和支持。
--2013年11月3日在湖南湘西考察時的講話
4、貧困地區要脫貧致富,改善交通等基礎設施條件很重要,這方面要加大力度,繼續支持。
--2013年11月3日在湖南吉首考察時強調
5、抓扶貧開發,要緊緊扭住增加農民收入這個中心任務、健全農村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這個基本保障、提高農村義務教育水平這個治本之策,突出重點,上下聯動,綜合施策。
--2013年11月26日在山東菏澤考察時的講話
6、我們黨員干部都要有這樣一個意識:只要還有一家一戶乃至一個人沒有解決基本生活問題,我們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眾對幸福生活的憧憬還沒有變成現實,我們就要毫不懈怠團結帶領群眾一起奮斗。
--2014年1月26日在內蒙古調研看望慰問各族干部群眾時強調
7、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能丟了農村這一頭。
--2014年11月1日至2日在福州考察時的講話
8、扶貧開發是我們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點工作,是最艱巨的任務。現在距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只有五、六年時間了,時不我待,扶貧開發要增強緊迫感,真抓實干,不能光喊口號,決不能讓困難地區和困難群眾掉隊。要以更加明確的目標、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有效的行動,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項目安排和資金使用都要提高精準度,扶到點上、根上,讓貧困群眾真正得到實惠。
--2015年1月19日在云南魯甸地震災區考察時的講話
9、教育很重要,革命老區、貧困地區要脫貧致富,從根兒上還是要把教育抓好,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國家的資金會向教育傾斜、向基礎教育傾斜、向革命老區基礎教育傾斜。
--2015年2月14日在陜西延安考察時的講話
10、“十三五”時期是我們確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間節點,全面建成小 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握時間節點,努力補齊短板,科學謀劃好“十三五”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確保貧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脫貧。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改革開放以來,經過全國范圍有計劃有組織的大規模開發式扶貧,我國貧困人口大量減少,貧困地區面貌顯著變化,但扶貧開發工作依然面臨十分艱巨而繁重的任務,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形勢逼人,形勢不等人。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增強緊迫感和主動性,在扶貧攻堅上進一步理清思路、強化責任,采取力度更大、針對性更強、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續的措施,特別要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上下更大功夫。
--2015年6月18日在貴州召開部分省區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時的講話
11、我們的第一個百年目標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沒有農民的小康就不是全面小康。
好日子是干出來的,貧困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決心,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2015年6月16日在遵義縣楓香鎮花茂村考察時的講話
12、扶貧開發成敗系于精準,要找準“窮根”、明確靶向,量身定做、對癥下藥,真正扶到點上、扶到根上。脫貧摘帽要堅持成熟一個摘一個,既防止不思進取、等靠要,又防止揠苗助長、圖虛名。
--2016年1月4日至6日在重慶考察時的講話
習近平今年首次在重慶考察時指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形成的,凝聚著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入思考,體現了“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全黨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新的發展理念上來,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努力提高統籌貫徹新的發展理念能力和水平,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