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貧困問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攔路虎”,也一直是習近平最為牽掛的事情。自就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以來,從河北阜平縣駱駝灣村、顧家臺村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從云南魯甸地震災區到革命老區貴州遵義花茂村,可以說他已走遍了中國絕大多數貧困地區。
志氣扶貧,效果顯著。習近平明確指出:扶貧先要扶志,要從思想上淡化“貧困意識”。很多貧困戶之所以貧困,物質缺乏是一個方面,但更多的是沒有志氣,把貧窮當作了一種“習慣”,缺乏勤勞實干的精神。三年來,黨和政府在想方設法改變貧困地區物質財富匱乏客觀情況的同時,還兼顧推動貧困地區或貧困人員精神狀態的實質性提高,也已取得了明顯效果。
智力扶貧,強力推進。教育是拔窮根,阻止貧困代際傳遞重要途徑。習近平就曾指出:“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我國逐年加大農村教育投入,僅2014年中央財政就投入500億元專項資金,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智力扶貧得到強力推進。
精準扶貧,開花結果。2013年11月習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2014年3月習近平參加兩會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實施精準扶貧,2015年6月習近平在貴州就加大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又全面闡述“精準扶貧”概念提出“六個精準”,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更是強調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樁樁件件都推動著脫貧攻堅開花結果。
事實上,先前習近平總書記頂著烈日,沿著進村的機耕路,邊走邊察看地里的葡萄,這一幕也的確感動了無數國人。以此為縮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共進行了26次國內考察,其中就有15次涉及扶貧開發,有7次直接將扶貧開發作為主要內容。可以說,脫貧攻堅已經成為了習近平總書記內心里最為深情的牽掛,習總書記也在用行動詮釋著這一牽掛。
值得一提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的《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明確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把扶貧開發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來抓,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諸如到2020年解決5000萬左右貧困人口脫貧,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2000多萬人口全部納入農村低保制度覆蓋范圍等,樁樁件件都凸顯出中央在扶貧攻堅方面“再加碼”。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經濟新常態語境中,打贏脫貧攻堅戰,已經成為促進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實現共同富裕的重大舉措。而今消除貧困的藍圖已經制定,扶貧攻堅的號角也已吹響,黨員干部就應強化行動自覺,用志氣消除思想上貧困,用方略消除物質上貧困,用智慧消除貧困代際傳遞,讓貧困在神州大地絕跡,也讓貧困成為歷史的回憶。
?
?
?
相關鏈接:
綜述:新疆脫貧任務分解精準到“最后一個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