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月14日消息(記者陳敬儒)12日中午11點,隨著一聲聲“開飯了”,三江鎮敬老院的馮裕海老人和大家一樣,走進了暖和的餐廳里,吃著熱乎乎的飯菜。雖然連日來都是陰冷的天氣,但每天三頓熱飯讓老人感受到寒冬不寒。
2011年,三江鎮敬老院經改擴建后試點推廣“公建民營”新模式,引入社會養老服務機構對敬老院實施專業化服務和管理,讓更多的老人享受社會化管理帶來幸福,也讓像馮裕海一樣的孤寡老人有了自己的“家”?。
這只是我市民政事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十二五”以來,海口市民政事業實現了新突破新發展,社會救助、防災減災救災、適度普惠型社會福利事業快速發展,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推進,社區服務體系建設邁出新步伐。
實現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并向農村推廣
1月11日上午10時許,在海口市玉沙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的一間文化室里,陳緒祿老人和幾位老友正津津有味地看著電視里播放的瓊劇。自2013年中心正式對居民開放后,這里已經成為陳緒祿和許許多多玉沙社區老人的第二個家,他們每天都來這里活動。
白天去日間照料中心聊天聽戲,晚上回家和家人享受天倫之樂,作為海南省首家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試點,玉沙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讓老人們過上了托老所的幸福生活,這種介于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之間的新型養老方式很受老人歡迎。
自2013年以來,我市利用中央資金和地方政府財力,相繼建成玉沙社區、濱濂社區等22家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有效提升了我市社區養老服務的整體水平,全市共完成51家農村幸福院建設。率先在全省啟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
2013年,全市4個區21個街道141個社區全部建立了居家養老服務站,2014年率先在全省將居家養老服務向中心鎮推廣,已有云龍、長流、西秀、城西等4個鎮開展居家養老服務;2015年,我市又逐步將居家養老服務向農村推廣,分別在永興、龍泉、龍橋、遵譚等6個鎮建立了居家養老服務站。?
投入8600多萬元新改建14家農村敬老院
海口甲子鎮敬老院于2014年2月15日正式成立,院落占地18畝,由海口市政府出資1300萬建設,主要面向瓊山區甲子鎮五保戶孤寡老人,從2014年2月正式使用至今,這里已經生活了100余位孤寡老人。
記者從市民政局獲悉,“十二五”,我市加大養老服務設施的投入力度,以鄉鎮敬老院為重點的一批公辦養老機構相繼建成并投入使用。
5年來,全市共投入8600多萬元,新改建14家農村敬老院,使全市敬老院增加到31家。目前,全市共有養老機構43家,床位5743張。其中公辦公養老機構35家,養老床位達3460張;民辦養老機構8家,養老床位2283張。重點為城鎮“三無”人員、農村五保對象、優撫對象提供基本的供養、護理服務。
城鄉低保標準5年提高4次
“十二五”期間,針對CPI指數持續高位運行,我市分別于2011年、2012年、2013年和2015年,4次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城市低保標準由2011年的352元/人/月,逐步提高到2015年的520元/人/月;農村低保標準由2011年的240元/人/月,逐步提高到2015年的460元/人/月,城鄉居民基本生活最后一道保障網編織成形。農村“五保”供養對象每人每480元,“五保”供養標準位列全省第一,五保老人看病就醫費用100%救助,入住敬老院給予吃、住、護理等全部保障。
此外,擴大城鄉醫療救助范圍,出臺《海口市城鄉居民醫療救助實施細則》,調整封頂線及救助比例,年救助封頂線提高到8000元,特殊情況的,最高累計救助金額可達20000元。
2013年5月,我市農村五保供養提標方案的通過,使得我市農村五保供養位列全省第一,提前2年實現了我市“十二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確定的五保供養標準目標任務。
4年全市共發放高齡補貼1.8億
13日,秀英區長流鎮鎮海村老人李阿婆拿出一張存折,叫她的兒子去農信社查一下,看她的高齡補貼上個月的高齡補貼是否到賬。今年2月,李阿婆將迎來92大壽。按照我市的規定,李阿婆現在每月的高齡補貼209元。
“十二五”,我市將老年人納入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工作范疇,建立完善了以老年人為保障對象的高齡補貼等惠老制度。自2012年1月1日起,開始為海口戶籍、年齡為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發放長壽補貼。至2015年底,4年來全市共發放高齡補貼1.8億元,平均每年讓3萬多老人享受高齡補貼。
?
?
?
相關鏈接:
海口2015年支出1.08億低保金 3.5萬多名困難群眾受益
抓小偷受傷就業困難 海口見義勇為英雄想要份低保
澄邁老人申請低保4年未批 回應稱村干部沒上報材料
7旬老人炒瓜子攢12萬捐橋 其子智殘正申請低保
澄邁智力殘疾男子稱多次申請低保未果 想買肉給爸媽吃
北京殺人案致6死12傷 兇犯因懷疑低保被取消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