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亞洲眾多發展中國家而言,加入亞投行意味著更多的話語權,經濟獲得更多輸血;對西方大國而言,亞投行將擴大他們對投資品的需求,為疲弱的經濟注入動力。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
“要想富,先修路”;“人心齊,泰山移”——提出倡議一年后,2014年10月24日,籌建亞投行備忘錄在京簽署,習近平用這樣簡潔有力的話闡明了倡建亞投行背后的哲學。
新平臺請57國共襄盛舉,中國理念在共商共建共享中贏得世界共識
2015年12月25日,恰逢西方圣誕節。
當天,一則消息出現在財政部官網,宣告亞投行正式誕生。英國《每日電訊報》發文稱,亞投行是中國外交取得的最大成就之一。
從戰略擘畫到結出碩果,27個月、800多天,亞投行成立速度之快,參與范圍之廣,令世界驚嘆——
2013年10月提出倡議,一年后域內21國簽籌建備忘錄,發出共同成立亞投行的“亞洲聲音”;
2015年3月12日起,七國集團中的英、德、法、意四國先后提出加入亞投行,隨后申請名單上出現韓國、澳大利亞、丹麥、荷蘭、巴西、埃及、芬蘭、俄羅斯……截至4月15日,意向創始成員國總數達到57個。
2015年6月29日,《亞投行協定》正式簽署,半年后協定生效,亞投行宣告成立……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的57個意向創始成員國代表在北京出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簽署儀式(2015年6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李鑫攝
亞投行能在短時間內高質量完成所有籌建工作,能吸納“意料之外”的重量級“朋友圈”,根本原因在于抓住了順時應勢的“利益”紐帶,最大程度實現各方利益的最大化。
“75%的股份由亞洲區域內國家持有,這充分反映了亞投行在發展中國家的廣泛代表性,因此亞投行能獲得域內廣泛支持。”中國財政部亞太中心副主任周強武說。
“在亞投行初創階段加入,為英國與亞洲的共同投資、增長創造了最佳機會。”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道出了西方大國爭相加入亞投行的心聲。
尋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約數,讓亞投行2015年“火遍”全球。眾人拾柴,則讓這把火燒得更旺。
亞投行的籌建過程,是中國理念不斷贏得世界共識的過程。
向域內外國家敞開大門,凡事與各國民主協商……亞投行啟動籌建以來,中方秉承“開放、包容”原則,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先后舉行五次多邊磋商會議和八次首席談判代表會議,共識在廣泛磋商中不斷擴大。
G20財長會、博鰲、亞行年會……作為中方牽頭亞投行籌建的主管部長,財政部長樓繼偉在各個國際場合推動籌建工作,他所主持召開的特別財長會貫穿了亞投行籌建的各個關鍵節點。
昆明、孟買、阿拉木圖……財政部主管副部長史耀斌先后主持八次首席談判代表會議,協調各方立場,推動達成共識,保證亞投行按既定時間完成籌建、順利開業。
亞投行的籌建過程,是展現中國大國風范、不斷贏得國際信任的過程。
2014年11月4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八次會議,提出要以“創新思維”辦好亞投行。要注意按國際慣例辦事,充分借鑒現有多邊金融機構長期積累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制定和實施嚴格的規章制度,提高透明度和包容性。
不以老大自居,與各國坦誠溝通;廣招國際專業人才,行事透著“國際范”……正如亞投行候任行長金立群所說,中方公開透明、包容和民主協商的作風,贏得世界越來越多信任的目光。
新機制提升制度性話語權,亞投行為全球經濟治理貢獻中國力量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今天,新興經濟體為世界經濟復蘇作出重要貢獻,卻難以擁有與自身規模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改革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迫在眉睫,卻進展緩慢。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