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2日,習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27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推動全球治理理念創新發展,弘揚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
同月,“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的表述出現在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中,彰顯中國推動全球治理體制變革的決心。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候任行長金立群在美國華盛頓的布魯金斯學會發表講話(2015年10月21日)。新華社記者殷博古攝
亞投行的成立,搭建了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新平臺。
“成立亞投行,意味著中國從過去被動參與國際治理體系,轉為主動建設者和引領者,是中國提升制度性話語權的體現。”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說。
亞投行的成立,將發揮“鯰魚效應”,倒逼國際治理體系加速改革。
改革現有全球治理體系是大勢所趨。倡建亞投行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出資設立絲路基金……一系列“中國方案”彰顯中國的大國擔當。
對改革抱有期待的,不單是希望提升話語權的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英國等歐洲國家亦希望借助中國力量,塑造國際金融新秩序。
“亞投行是全球經濟治理的一大進步。”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評價說。
事實上,2015年末,全球經濟治理正在發生一些歷史性變化:人民幣“入籃”、IMF2010年份額和治理改革方案獲批、中國成為歐洲復興開發銀行正式成員……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