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5年,是海南扶貧工作成效顯著、亮點頻出的5年:全省36萬多人脫貧,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特色產業得到進一步發展,老區民生得到進一步改善,整村推進、旅游扶貧開發等脫貧新路子步入正軌。
接下來的5年,將是海南扶貧工作全力攻堅、鞏固成果的5年,47.7萬貧困人口、300個貧困村莊、5個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要全部摘到窮帽子,與全國同步攜手奔小康。
這是挑戰,更是機遇。1月15日召開的全省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我省根據實際,提出實施精準脫貧十項措施,加快貧困人口精準脫貧。同時將全省各相關單位全部動員起來,并對各自牽頭的舉措拿出指導性意見,明確脫貧攻堅的任務書、作戰圖和時間表?!笆{馬車”同時拉動只為一個目標:2020年與全國同步奔小康!
一、發展特色產業脫貧
貧困地區要實現脫貧致富,歸根到底要依靠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的支撐。結合我省當前實際,加大農業結構調整、改變低效種養業,利用起熱帶特色的優勢,從技術、信息、流通等方面支持貧困戶因地制宜發展熱帶特色農業和養殖業。
扶持、引導貧困地區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減低效換高效,用農業經濟提質增效推動脫貧。發展特色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從而扶持、引進一批加工企業進入貧困地區,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發揮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的輻射作用,實行“公司+合作社+農戶”等模式,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當下,100個特色產業小鎮、1000個美麗鄉村建設也和扶貧工作有機結合,通過不斷完善小鎮、鄉村基礎設施,促進貧困地區群眾就地城鎮化。資產收益扶貧、財政資金投資資產折股量化扶貧等方式,都在進一步探索中。
二、發展鄉村旅游脫貧
在我省貧困人口較集中的中部山區,盡管生產生活條件落后、發展相對滯后,但其山清水秀、獨特的民俗風情等旅游資源卻異常豐富。在國際旅游島建設的大環境下,依托瓊中什寒村的旅游扶貧經驗,在條件好、文化特色鮮明的地區因地制宜開展旅游扶貧,發展農業觀光、鄉村度假等旅游模式,將綠水青山變成群眾脫貧致富的金山銀山。
三、發展電子商務脫貧
隨著阿里巴巴、京東等國內互聯網巨頭布局海南,在互聯網大潮之下,也讓我省扶貧開發工作抓住了一絲契機。鼓勵郵政、供銷、物流、商貿、金融等企業到貧困地區建設電商服務平臺,培育農村電子商務市場主體,引導貧困村、貧困戶通過互聯網打破空間局限,對接市場。
同時借助淘寶大學、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等方式,為貧困地區打造持續的電商人才。
四、引導勞務輸出脫貧
“轉移一人、脫貧一戶?!蓖ㄟ^外出務工等方式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是貧困家庭脫貧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對貧困地區剩余勞動力,針對性加強旅游餐飲、家政服務、烹飪技術等職業技能培訓,搭建勞務對接平臺,強化就業服務,并鼓勵???、三亞等中心城市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爭取每個有剩余勞動力的貧困家庭至少一人實現轉移。
五、加強教育和文化建設脫貧
貧困家庭接受不到公平的有質量的教育,是“一代窮代代窮”的惡性循環主因,如何阻斷貧困現象代際傳遞,徹底拔除“窮根”?
答案在于各級教育經費著力向貧困地區、向基礎教育、向職業教育傾斜,助其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育質量。同時加大職業技能培訓,授人一技之長。
另一方面,還要推動文化投入向貧困地區傾斜,實施一批文化惠民扶貧項目,引導貧困戶破除“等、靠、要”的懶散思想,樹立“寧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觀念,靠雙手改變貧窮面貌。
六、實施衛生健康脫貧
在目前全省的貧困人口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因此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大病保險制度要對貧困人口實行政策傾斜,將貧困人口全部納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圍,加大醫療幫扶力度。把加快發展貧困地區醫療衛生事業作為重要的減貧措施來抓。
推進城市三甲醫院對口支援貧困縣醫院、二甲以上醫院對口支援貧困地區鄉鎮醫院項目,保證貧困人口享受到安全、有效、廉價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
七、實施科技、人才引領脫貧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都在扶貧攻堅中有著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圍繞貧困村發展的特色產業,選派科技人員深入一線,開展實用技術技能培訓培養一批有技術、會管理、懂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
建立政策激勵機制,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貧困地區創業、技術人才到貧困地區辦項目。同時針對種養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骨干等加強培訓,培育農業骨干,帶動老鄉脫貧。
八、實施基礎設施建設脫貧
“要致富、先修路。”對于我省中部偏遠山區交通不便,供水、供電、通信等基礎設施落后的現狀,將“五網”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推動扶貧的突破口是最好的選擇。加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力度,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同時加強農村飲水安全、農田水利等小型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貧困地區人居環境。
九、生態移民、生態補償脫貧
“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泵鎸洕l展長期受限的我省重點生態區域,在做好環境保護和治理的同時,要推動建立跨區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創新生態資金使用方式,聘用當地貧困人口就地轉業,解決部分貧困人口就業問題。
而對于處在生態核心區的村莊,與其高成本高風險的大規模建設,實施整村搬遷是最徹底、最現實的脫貧途徑。既然要搬,就還要完善搬遷后續扶持政策,創造就業機會,保障群眾享受同樣的基本公共服務。
十、實施社會保障兜底脫貧
在全省的貧困人口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的重度殘疾人、重特大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為他們提供生活保障是政府的義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
將這類特困群眾中符合條件的貧困家庭納入低保范圍,改善供養條件、提高保障水平,也讓他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中不掉隊,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貧困人口的情況同樣在不斷變化,今后5年,會有大量脫貧者,也就會有少數因各種原因的返貧者,三年攻堅、兩年鞏固,在保留400個調查組的同時,十大扶貧措施也將不斷隨著扶貧形式的變化而發揮著作用。
?
?
相關鏈接:
劉賜貴:堅決打贏打好精準扶貧攻堅戰?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