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評論>
    不能任“微信拼團”騙局“野蠻生長”
    不能任“微信拼團”騙局“野蠻生長”
    來源: 人民網-觀點頻道 作者: 時間:2016-01-19 16:39

      山東青島市民張女士前段時間看到朋友圈中有人轉發“智利車厘子2元拼團”的鏈接,“拼團很快就成功了,留下了手機號碼、地址等信息”。讓她沒有想到的是,訂單里的物流信息遲遲沒有更新,也沒有收到車厘子。半個月過去了,她再查找團購信息時,發現此前發團購信息的微信公眾號已不存在。(1月16日《青島早報》)

      “微信拼團”的初衷,在于通過抱團方式實現互惠、互利。從表面上看,“微信拼團”不僅讓消費者獲得了實惠,也讓商家實現了薄利多銷,是一種“雙贏”的舉措。然而, “微信拼團”一旦裹挾了過多的功利和算計,就會成為一些人追名逐利的工具,讓消費者“傷不起”。

      不論是借機銷售劣質商品,還是借助虛擬團購來贏取關注度,抑或騙取消費者的個人資料,互聯網的公共性和開放性,讓 “微信拼團”陷入“公地的悲劇”,遭遇竭澤而漁的開發與利用。如果不給“微信拼團”戴上緊箍咒,最終的結果只能是透支社會信任,消費者不再愿意參與這種團購活動。

      “微信拼團”基于 “關注”與“被關注”的信任鏈條,依賴于社交關系的網絡化,而非目標不特定的信息傳播。 “微信拼團”也是一種信任經濟,一旦消費者不再托付信任,“微信拼團”就會名存實亡。 “微信拼團”盡管給消費者個體帶來的損失不大,卻不利于社會信任的建設。

      伴隨著社會變遷,全社會的風險結構從自然風險占主導逐漸演變成人為的不確定性占主導。一些消費者在享受“微信拼團”的快捷、便利的同時,卻忽視了其潛在的風險因子。面對“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微信拼團”,消費者也要提升風險防范意識和風險防范能力,少一些投機與從眾心理,多一些審慎克制的理性消費,從而避免因小失大。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微信拼團”也不能任其“野蠻生長”。面對互聯網上的紛亂信息和魚龍混雜的微信商家,消費者的風險防范只能治標卻不能治本;只有建立更加健康、規范的互聯網經濟環境,讓失范行為得到及時、有力的規訓和懲罰,讓契約精神和誠信意識成為微商的文化認同和價值追求,“微信拼團”才能從“看上去很美好”轉變為“確實很美好”。

      作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互聯網經濟需要逐步納入制度化、規范化軌道。首先,要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提高規則的震懾力和約束力;其次,要在商家準入、評價反饋機制等方面強化市場監管;此外,讓消費者權益保護發揮制度應有的效力,給“微信拼團”保駕護航。只有多管齊下,“微信拼團”才會名副其實,實現消費者和商家真正的互利共贏。

    ?

    ?

    相關鏈接:

    提高醫保個人繳費不能簡單操切 應保弱勢群體權益
    海口嚴查建筑項目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 保障農民工權益
    海口嚴查建筑項目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 保障農民工權益

    ?

    (編輯:吳茜)
    ?

    網友回帖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