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亮創作中
主持人:您對史上的哪些經典書帖有過深入研習?您最鐘情的書家有哪些?
湯亮:我平常研習較多的經典書帖,有王羲之、智永、李邕的。最鐘情的書家有褚遂良、懷素、柳公權、米芾等。
主持人:書家常說的“通臨百家”,您是怎么看的?
湯亮:要做到“通臨百家”,何其難也!至少,我遠沒做到。現代人畢竟不像古時的文人士子,有大把的時間呆在書齋里,可以用一輩子光陰去“通臨百家”。據我所知,古代書家真正做到“通臨百家”的也很少,更遑論今天的書家。我的看法是:與其“通臨百家”,莫如“精讀各家”。臨帖重要,讀帖也很重要。這和“熟讀唐詩,下筆有神”的道理一樣,讀帖常有新會意,臨帖才會時有新意。
湯亮作品《金岡精舍藏畫賞析》
主持人:根據您多年讀帖的心得,請談談對不同筆法、字法、墨法、章法的規矩和規范的體會。
湯亮:您出的這個題目很大,有點老虎吃天,無從下手。先說說我通讀王羲之行書帖的體會吧。王羲之的代表作有《蘭亭序》、《姨母帖》、《喪亂帖》等。據說,《蘭亭序》原帖是王羲之用蠶繭紙、鼠須筆寫成的。當時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少長咸集,賓客興致極高,所以王羲之的字也寫得遒媚勁健,有如神助。事后他又寫過很多幅,但都不及當時所寫的這一幅。可見,從某種意義上說,書法是興之所至,一揮而就的藝術。若興不至,勢不成,下筆必遲滯。《姨母帖》的風格又不同,筆法多變,內含筋骨。梁武帝蕭衍曾評其字“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閣”,唐太宗李世民甚至認為他的字已經達到了“盡善盡美”的程度。《喪亂帖》則反映了王羲之苦于喪亂的不安情緒,因無意于書,隨意間,書法越見自然。此帖的用筆、結字,與《蘭亭序》比較,更略帶古意。曾有些專家推斷,此種書體才更近王羲之書法的本來面貌。
再談談我讀懷素三帖的體會。《苦筍帖》的字不多,運筆如驟雨旋風,飛動圓轉,雖變化無常,但法度具備。此帖多用枯墨瘦筆,盡管筆畫粗細變化不多,但有單純明朗的特色,增強了結體疏放的感覺,與其奔瀉直下、一氣呵成的狂草書勢相得益彰。《自敘帖》有七百余字,首尾貫通,每字的點畫體勢,都準確地體現了草書法度。懷素創造性地把篆書筆法融入草書,盡量運用藏鋒出筆,或借用上一筆余勢來造成下一筆回鋒,充分表現出線條的圓轉活脫和剛勁矯健。《食魚帖》則是另一番氣勢,富華圓潤,清勁渾熟,放逸張狂,動不失規矩,靜不失生動,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醉僧”狂草,酒酣興發,書以暢志,字完而勢不盡,氣概自是不凡。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