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航天集團公司近日公布了2016至2025年俄聯邦航天計劃草案,對此前制定的未來10年航天計劃進行了大幅瘦身。俄航天集團公司總裁科馬洛夫表示,受國際經濟形勢和盧布匯率下跌影響,俄聯邦航天預算將由此前計劃的2萬億盧布(1美元約合81盧布)降至1.4萬億盧布,降幅達30%。這意味著俄多個重大航天項目將推遲落實時間,對其鞏固航天大國地位的目標也將構成影響。
根據瘦身后的航天計劃草案,俄通過重型運載火箭實施“繞月”探測的時間將從此前計劃的2025年推遲到2025至2030年間實施;首次載人月球飛行時間將從2030年推遲至2035年;未來10年研制和發射的航天器數量由此前計劃的185個降至150個。不過,計劃同時保留了一系列優先項目,例如利用“安加拉”運載火箭攜帶新一代載人飛船的飛行試驗;確保俄東方航天發射場從2023年起承擔國際空間站發射任務;繼續開展名為“共振”的太陽研究項目;參與維護國際空間站運行;在國際航天發射市場上保持現有地位等。
俄航天集團公司是根據總統令,于今年1月1日起撤銷俄聯邦航天署,在俄航天署、俄聯合火箭航天股份公司的基礎上成立的國有企業。在過去的一年中,盡管俄軌道衛星實現了數量和質量的雙增長,但俄航天領域接連出現狀況,其中兩次運載火箭發射失敗,一次國際空間站變軌失敗。有分析稱,這是俄航天領域資金投入不足和人才流失等因素造成的。俄副總理羅戈津也直言,這些事故說明俄航天事業出現了系統性危機。俄高層決心根除航天部門久治不愈的頑疾,俄航天集團公司也由此應運而生。該公司是俄在太空研究、航天器研制、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研發領域的授權機構,并負責落實俄航天領域的政策法規。
俄航天政策研究所所長莫伊謝耶夫對本報記者表示,將航天局改制為國有航天企業的做法旨在從財務制度上解決航天預算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并改進該機構的管理工作。作為國有企業,俄航天集團公司必須與國內的私營航天企業展開競爭,提高預算執行的有效性。
為實現以較少的預算執行航天計劃,羅戈津要求俄航天企業在民用航天方面降低發射太空飛船的成本,提升火箭的可靠性和競爭力,以維護俄在火箭發射市場的領先地位。俄航天集團公司還表示,政府已向其下達指令,要求通過航天產品出口來抵消預算開支,公司正降低用于產業改革的預算以拓展出口市場。
莫伊謝耶夫認為,在預算減少的情況下,新成立的俄航天集團公司必須迎難而上。在俄經濟短期難以好轉的情況下,還需借助國際合作平臺,提高本國技術水平、強化人才培養、提升國產設備和技術的利用率、根除內部存在的問題,進而擴大產品出口以補充預算缺失。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