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合型案件增加
通過分析近年來辦理的大量涉及農民工的案件,佟麗華掌握了“大數據”。他發現,這些案件很少只是單純因為欠薪而引發的糾紛,大多數都是同時存在社保補償、拖欠加班費、解除勞動合同補償等問題。
佟麗華介紹,2011年,社會保險法確立了醫療費用、工傷保險待遇的先行支付制度。然而,直至2015年8月,在援助中心辦理的5件先行支付案件中,只有1件得到了落實。社會保險支付部門時常以沒有具體細則、沒有操作流程、不能通過電腦系統為由拒絕支付相關待遇。
“從2005年9月8日援助中心成立至2014年12月31日,在援助過的人中,涉及解除勞動合同主張經濟補償或賠償的有1459人,占17.5%。這其中又有78.6%的農民工被違法解雇,違法解雇是解除勞動合同爭議的主要原因。”佟麗華說。
佟麗華告訴記者,近些年農民工解除勞動合同的糾紛一直處于高發狀態,在解除勞動合同案件中,一些單位通過強制調動工作崗位、不給勞動者安排工作或者不給發工資的行為迫使其主動辭職;還有的單位要求勞動者必須寫“辭職申請”后才能給其結算未發的工資或者扣留的押金,以此來達到名為辭職實為辭退的目的,逃避支付經濟補償的責任。
“在中心援助的違法解雇案件中,不乏一些工作十幾年甚至幾十年而被用人單位決然辭退的案例。”佟麗華說。
據佟麗華分析,解雇案件的高發,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農民工所從事的工作技術含量低,工作技能和經驗要求低,如保安、保潔、銷售員、維修員、司機、餐飲服務等。無論農民工工作多長時間,單位都能迅速找到其他人替代。
佟麗華發現,近年來的另一個趨勢是,女性農民工案件持續增多。在外出打工時,女性農民工在年齡上具有特殊性,即使在生育高峰期,仍然有大量女性外出工作。“非常明顯的一個特點是,用人單位在明知女工已經懷孕的情況下,仍以種種其他理由將其解雇”。
佟麗華認為,這表明用人單位對于不得在女工孕期解除勞動合同的法律規定是明知的,因此才會變相找其他理由來解除勞動合同。比如聲稱其違反單位規章制度,或曠工;還有的以不給女工安排工作、調崗等方式強迫其主動離職,并且不給任何補償。
關于侵害農民工權益的新問題,劉興報并不知曉。他告訴記者,2015年,他都沒有正兒八經打過工,現在就想把被拖欠的工資要回來。眼瞅著年關將近,他不敢回家,沒法跟家里交代,更沒臉面對被他叫去工地干活的同鄉。
“天太冷了,住的地方連暖氣都沒有。要這點錢太難了。”劉興報不斷嘆氣。
劉興報面對的更直接的問題是,出門帶的幾百元錢也花完了。要不回錢,回家的車票都沒錢買了。
?
?
相關鏈接:
合肥一企業欠薪100余萬元被最高法點名通報?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